-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期中卷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化B.瓷碗破碎C.汽油挥发D.蜡烛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干冰”升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
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碘难溶于水,但是可以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褐色溶液.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在水中能
否形成溶液做出正确的判断.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
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有质量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由题意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进入人们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
【解答】解:A、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很小无关,故A错误;
B、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
C、在远处就能够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C错误;
D、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
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古诗以精炼的语句描绘出如画一般的意境,从化学的角度应用微粒的观点可以解释
其中远处闻到花香的原因.
4.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铜丝用作电线B.用氢气作燃料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D.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
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
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铜丝用作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用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硫酸与铁锈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
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
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
【解答】解: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
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3章卷3.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4章卷1.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4章卷2.docx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4章卷2.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4章卷3.docx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4章卷3.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5章卷1.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5章卷2.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第5章卷3.pdf
- 初中化学《同步试题资源包》9上下册(沪教版)期末卷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