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虚词(18个)用法与举例.pdf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虚词(18个)用法与举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汇总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常见的

文言虚词有20个。文言文中,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

的意义。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下面仅列出部编初中语文的

18个文言虚词及课文中的例子。供大家集中复习和参考。

一、之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愚公移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刿。)(《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刿论战》)

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论语.》)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桃花源记》)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小石潭记》)

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翁亭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楼这件事)(《楼记》)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刿轮战》)

燕、、、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2、助词

(1)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刿论战》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马之千里者。《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楼记》

(5)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公将鼓之《刿论战》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3、动词“到”、“往”、“去”等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指示代词,“这、这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二、其

1、副词。“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

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

道”等,或省去。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大概”。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要”

2、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的”、“他们的”、“它(们)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他们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他的,代“屠户”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论战》——他们的,代齐军。

(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惧其不已也——他们《愚公移山》

(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核舟记》

(4)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其一犬坐于前。《狼》

三、而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出师表》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十二章》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相委而去。《太丘与友期》

3、转折关系,译作“

文档评论(0)

格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