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关于戒尺进课堂的作文
作文一
“戒尺”意味着老师的“惩戒权”,意味着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则和规定,并且在违反规则的时候要自己负责,那么我赞同“戒尺进课堂”。
从我和学生相处的一年时间里,固然有好学生,不让我费什么心思;也有“桀骜不驯”的学生,任你“口吐白沫”也于事无补,我想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心里少了敬畏,眼里自然肆无忌惮,行动上就更加“无所畏惧”。
一系列教育事故“过度曝光”,部分教师的“偶尔失职”导致社会对教师群体失去信心。于是教育部门更加坚决,教师道德规范里也对教师进行了更多的约束和规范,教师就更加被约束和禁锢了。我想当一份职业失去了固有的底线和强势,那么它就越发失去活力而丧失该有的色彩。现在随便拍一下学生,就会被学生怼回去:老师你体罚我。我想这可能就是教育的苍白和无力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违反规则,口头教育也于事无补,再不惩戒,规矩有什么用,或许只会让其更放纵吧。也会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我犯错了,你们也拿我没办法。长此以往,只会加重学生的错误认知和无礼行为。然而在社会上是有牢房和监狱的,违反社会规则是要接受社会的“惩戒权”。所以我想在学生尚在学校之前,是不是更应该让他们明白规则意识和约束自己的重要性。
当然“惩戒”并不是“惩罚”和“体罚”,教师使用戒尺应该明白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不可用,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度。我想这样才能做到手持戒尺、眼中有光吧。
作文二
说到戒尺,我不禁联想起旧时的塾馆。老先生布衫长褂,孱弱清瘦,一副老花镜吊在鼻梁上,生动地讲授着泛黄书卷上的之乎者也,却不料沾附于花白山羊胡上的唾沫成为顽童们交头接耳的好话题,待老先生再从镜框上方侦察到这一有失体统的场景,便随手拾起了讲台上黑亮的戒尺,“砰!砰!砰!”伴随着一阵快刀斩乱麻,只见顽童们纷纷捂头翻脸,歪着嘴又子曰诗云起来。
《孩子,愿你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这篇文章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戒尺走进了课堂,引发了老师、家长和社会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争论。在我看来,戒尺进课堂,这不仅是教师用来惩戒学生的一种简单直接的手段,更是一种让学生养成爱学习,守纪律,懂规矩,知敬畏的好习惯的有效方式。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包括:教师不准打骂学生,不准讽刺、挖苦学生等,面对这些“不准”老师们感到的是一种无奈和无助,面对那些顽劣的学生,看到那些不该发生的场景,甚至面临学生威胁的时候,必要的管理措施成了“违法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被过分束缚了手脚。
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惩戒活动中目的与手段并存,古今中外,教育惩戒都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的戒尺就是最好的教育惩戒,“戒”即警戒,“尺”即尺度,标准。教育惩戒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戒尺就代表着纪律、规矩,学生应该对它持应有的敬畏之心。戒尺代表着教师的威信,教师在学生面前,就需要有一定的威严,一旦缺乏了威严,学生当老师像不存在一样的时候,那么教育工作将无法开展,而威严从何而来,除了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的气场、能力之外,还需要必要的制度、法规作为教师教育管理背后的强有力的后盾,让教师有一把精神的“戒尺”,当教育管理行之有效之后,形成良性循环,教育便实现了它的本质与内涵。
话说回来,惩戒当然不等同于惩罚,教师对学生的惩戒肯定要有一定的尺度,什么时候该用戒尺,什么时候不该用戒尺,尺在手中,度在心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提倡做的,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现在我们老师就缺少一把这样的戒尺,老师对学生既要有必要的惩戒制度,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尺度。怎样去活用这把戒尺,这正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在心中需要好好权衡的。
作文三
作为曾经拿过戒尺进过课堂的人,我的亲身实践告诉我:这么做所取得的成效是短暂的,并不能够带来长久的进步改善,甚至会让学生反感。
记得是在带第一班学生时,曾经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戒尺。因为那时还是属于教学懵懂期,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便想着使用戒尺来辅助课堂管理,学生讲闲话、不完成作业、不完成测试都会被打手板,甚至于还打坏了好几个戒尺。起初,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讲话的少了,作业不按要求完成的人没有了,测试几乎全都写满——无空题的人。但期中考试之后,学生的不好行为再次卷土重来,规模甚至远超之前,可想而知使用戒尺的次数该有多少,而收到的效果则是不服管理的人、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人越来越多,以致于有学生宁可被打手板也不愿意去完成作文,对打手板习以为常了。
每当回想起这段失败的经历,我都暗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