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跳转到第一页跳转到第一页跳转到第一页跳转到第一页第七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拉坡)(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二)关于最短坡长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一、纵断面设计要点(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JD5R=Ls=JD6R=Ls=JD5R=Ls=(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标注高程控制点: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2.标注高程控制点: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JD5R=Ls=JD6R=Ls=JD5R=Ls=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JD5R=Ls=JD6R=Ls=JD5R=Ls=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R=T=E=R=T=E=R=T=E=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设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12345(二)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线。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但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年级上句子总复习.ppt
- 《家居空间设计》卧室.ppt
- 中商行行政管理制度标准.ppt
- 一年级语文园地八.ppt
- “产学研”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ppt
- 创意班级家长会PPT模板.ppt
- 健康史采集交谈示例.ppt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ppt
- 发电机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ppt
- 二年级美术《小蝌蚪》.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