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否定词古代汉语否定词的分类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無(不要)动词:無(无)代词:莫表“一般否定”的否定副词:不(一)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四》)不问马。(《论语·乡党》)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忧”、“惑”、“惧”、“闻”、“问”、“厚”的词性?01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0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03君子不器。(《论语·为政》)04“君”、“才”、“器”怎么理解?表“一般否定”的否定副词:不(二)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四》)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0201030405表“一般否定”的否定副词:弗(一)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01“福”怎么理解?01罕见用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孟子·告子上》)01表“一般否定”的否定副词:弗(二)“不”、“弗”用法图示否定副词搭配不ViVt+OVt+ON(Adj;V)弗---Vt+O(罕见)Vt+ON(Vt)STEP01STEP02表“禁令性否定”的否定副词:毋(無);勿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毋01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毋+Vt+(O)02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无令舆师陷入君地。(《左传·成公二年》)无欲速,无见小利。(《论语·子路》)无+V+(O)无禁令性否定:勿+Vt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孟子·梁惠王下》)勿+Vt+O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梁惠王上》)勿(一)一般性否定:齐侯欲勿许。(《左传·襄公三年》)鲁人欲勿殇童汪踦。(《礼记·檀弓下》)勿+Vt勿+Vt+O勿(二)“毋、勿、无”用法图示否定副词语义搭配毋禁令性否定ViVt+OVt+ON(V)勿禁令性否定---Vt+O(罕见)Vt+O未知一般性否定---Vt+O(罕见)Vt+O未知无禁令性否定ViVt+OVt+ON(Vt)0102030405表示事情没有实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宣子未出山而复。(《左传·宣公二年》)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将然性否定“未”1重点一: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2重点二: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未”的语义重点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四》)1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孟子·滕文公下》)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4类似于“不”。“未”表示委婉否定0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否定过去。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齐策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020304已然性否定“未尝”01语义与“然”对立,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02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滕文公上》)03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夫抎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战国策·齐策四》)否(一)01现代汉语书面语言常用的“是否”、“能否”、“可否”等,保留了这种用法。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表示否定。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左传·襄公三十年》)020304否(二)特点:否定整个谓语。在判断句中,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见判断句讲解)写作“匪”的例证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非(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健康饮食、运动、体检.ppt
- 冬季施工安全教育培训.ppt
- 交通安全培训新.ppt
- 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苷.ppt
-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系统.ppt
- 《相貌各异的我们》PPT.ppt
- 《逍遥游》(用)PPT课件.ppt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现象总结.ppt
-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ppt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排列)课件.ppt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答案【有一套】.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名校卷).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网校专用】.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名校卷).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名师系列】.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基础题).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