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解析苏派高中语文
课件制作理念1.查漏补缺,积累巩固。(落实必备知识)2.精准确定答题切入点和提升表达的规范化。(提高关键能力)3.进一步提升精准审题的能力,提升有效阅读速度和迅速规范作答的能力。(强化学科素养)注意:本课件为全题目解析讲评,题型全面覆盖,老师上课视学情考情择善而从。课件制作落实以下备考理念:1.知识构建——将积累贯穿始终。(知识储备)2.纠错训练——把补弱落到实处。(能力提升)3.教考衔接——让技能准确迁移。(知识迁移)4.思维训练——将规范抓牢夯实。(素养培优)讲练评目标苏派高中语文
稻壳儿教育目录中国风壹现代文阅读贰古诗文阅读叁语言文字运用肆作文
中国风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Ⅰ苏派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Ⅰ【整体分析】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两位巨匠,他们的政治哲学虽源自同一思想根基,但在具体实施和理念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点:①仁政理念:孔子和孟子都推崇“仁政”,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政治手段和目的应以道德为依归。②民本思想:他们都强调“民为贵”,认为统治者应服务于民,孟子更是提出“民为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不同点:①政治手段:孔子倾向于“德治”,强调通过道德教化和礼仪来治理国家,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强调君主应实施仁政以教化人民,使用“不忍人之心”来治理国家,更注重民本和道德实践。②施政方法:孔子提倡“复礼”,即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强调传统的维护和尊重。孟子更加激进,主张“制民恒产”,即为民制宜的政策,强调经济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教化提升民众道德。
现代文阅读Ⅰ【材料思路梳理】第1段、第2段——指出“王道”与“霸道”的内涵、区别及具体表现。第3段、第4段——“王道”基础是平分土地,孟子推行“井田制”的原因。第5段——“王道”还需要人们收到一定教育。第6段——“王道”产生的原因,是圣王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第7段——孟子发展了孔子思想,并指出区别。第1段——指出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不同。第2段——指出孟子政治学说含有乐利主义,并极力把义利两字分得很严。材料一材料二
现代文阅读Ⅰ【试题整体分析】材料出处:材料一: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材料二:摘编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命题设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孟子“乐利”观点的一项是(3分)4.冯友兰和胡适在引用《孟子·梁惠王上》中“五亩之宅”的材料时,有何不同?(4分)5.冯友兰和胡适二人都对孔子和孟子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分析,请结合材料谈谈二人观点的异同。(6分)
文本解读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1A)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由于中国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直接指出“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并举例
文本解读现代文阅读Ⅰ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称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2A)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1B)指出“王道”还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孟子推行“井田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