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2025四年级语文下册7.22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xVIP

部编版2025四年级语文下册7.22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送别诗:惆怅凄冷离别意,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中表达离情别绪的诗又称为送别诗,唐朝诗人王昌龄写过很多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其中《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朋友辛渐去洛阳时所作的。此诗在写朋友间离情的同时,笔锋一转写了自身为人处世的光明磊落、冰心纯洁。诗歌的首句写了寒雨夜间降落吴地,给送别友人营造了凄冷的氛围。第二天清晨寒意未退,到了送客的时间,但看到客人所去的方向,孤山矗立,这让作者的心情更加沉重孤独。马上就要离别了,该带一些什么话给洛阳的朋友们呢?思绪万千想说的话太多,只能凝成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向朋友们表白:“我”为人处世对仕途前程的初心没有改变,对朋友们的友情也像冰清玉洁的玉壶一样纯洁。此处诗人把自己比作冰心玉壶,其清冷气质与诗中屹立在水天之间的孤山,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呼应,令人联想到诗人孤傲不群的形象,光明磊落、表里一致的品格,全诗可谓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自制,一气呵成却又韵味无穷。据记载,写这首送别七绝诗的时候,王昌龄正被朝廷贬为江宁县县丞。王昌龄一生三次被贬,每次被贬并不是因为重大问题,多因“不护细行”。拿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不会处世,不会阿谀奉承,说话做事直抒胸臆。这本是作为一个人最真的表现,但言语行为之间,得罪了位高权重之人。当然王昌龄当年被贬详细情况已无从细查,但不可忽视的是,王昌龄写此诗时,正值仕途不顺、处境困难,又恰逢秋冬寒雨,朋友回洛阳,难免引起他孤寂惆怅失落之情。但王昌龄并没有用太多的语言来为自己辩解,只在送友之际,化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写出全诗的诗眼“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纯洁无瑕,不以官职去留为意,不受前途否泰影响,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界浸染,就是毕生的追求。其凛然傲骨却出言温润不过激,诗人处世清高不群、对友人温润友爱的个性,跃然纸上。前面说过,王昌龄写过很多送别诗,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他一生交游甚广,以真性情交友。这样的好朋友也得到了对方的回馈。在他几次被贬处境艰难之时,好朋友孟浩然、李白、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都给过他温暖的慰藉。听闻王昌龄被贬黔江龙标尉时,李白便为他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王昌龄不是一个对朋友有满腔真情的人,怎会赢得朋友们的牵肠挂肚?从这些朋友对王昌龄的情感,也能够看出王昌龄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会写“芙”“蓉”“洛”“壶”4个生字,重点学习“壶”的书写。

2.借助小组合作进行学习,通过充分朗读、自主感悟、探究思辨等方式,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3.学习本诗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送别之诗我能诵

1.诵读,唤起记忆

同学们,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别往往便是三年五载,甚至可能就是永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主题,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至今。一同来读一读我们最为熟知的几首:(出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揭题,厘清关系

在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送别的地方是芙蓉楼,这座楼在镇江北边,靠近长江。我知道了即将离开的是辛渐,他是王昌龄的好朋友。

从“送”字中,我知道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往往都表达了离别感伤的情绪。

小结:因此,这里的“送”字读得重一点、慢一点,这样读用来表达王昌龄的不舍之情。(师范读)

3.了解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公元742年是王昌龄被贬官后的第四年。他最初被贬至岭南,官职是江宁丞,做官的地方大约在今天的江苏南京市。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昌龄仕途失意,内心凄切,远离故土和亲友的他,此时内心还保留着对高洁清白品格的坚守。辛渐是王昌龄的友,就是在这个时候,辛渐打算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润州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润州作别。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受

1.指导朗读。

过渡:刚刚读了诗题,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谁先来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自己的感觉。

指名朗读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了解“平明”的意思。

师生合作对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2.初步感知。

导语: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我从“孤”字发现诗人情绪很低落,可能是因为好友辛渐即将离去。

我从“寒雨”中感受到,那一天下着冷冷的雨,诗人的心情肯定也很凄凉。

我从“送客”发现,送别友人诗人很不舍。

小结:是啊,读古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字面上初步感受诗人的心情,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培训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K12教育十余年,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