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沐猴而冠【十二生肖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docxVIP

沐猴而冠【十二生肖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沐猴而冠【十二生肖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一、沐猴而冠释义

(1)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用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扮得像样,实则能力低下、不配其位的人。在汉语中,“沐猴”指的是猕猴,猴子以其活泼可爱著称,但实则智力有限,无法承担重要职责。“而冠”则是指戴上帽子,象征着地位和权力。因此,整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虽外表光鲜,实则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其位的人。

(2)成语“沐猴而冠”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故事讲述了汉高祖刘邦时期,淮阴侯韩信因功被封为齐王,但他的部下钟离春却认为韩信虽然被封王,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就像猴子戴上帽子一样,看似威风凛凛,实则虚有其表。钟离春以此劝诫韩信,希望他能谦虚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荣耀而忘乎所以。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尊贵,实则能力不足的人。

(3)在历史的长河中,“沐猴而冠”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用以讽刺那些无能而居高位的人。例如,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严嵩的大臣,他凭借自己的权谋手段爬上了宰相的高位,然而他的能力却远不能胜任这个职位,最终被朝中大臣所不齿,人们就用“沐猴而冠”来形容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成语“沐猴而冠”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批评和警示无能者的有力武器。

二、沐猴而冠出处

(1)“沐猴而冠”这一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史书《史记》。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巨著,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在《史记》的《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淮阴侯韩信被封为齐王,他的部下钟离春向他进言,称韩信虽然被封王,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就像猴子戴上帽子一样,看似威风凛凛,实则虚有其表。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沐猴而冠”这一成语的由来。

(2)具体来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当时,韩信因功被封为齐王,权势熏天。然而,他的部下钟离春却看穿了韩信的虚有其表。钟离春在向韩信进言时,用“沐猴而冠”来形容韩信,意在警示他不要因为一时的荣耀而忘乎所以。这个故事在《史记》中的记载,为“沐猴而冠”这一成语赋予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典范之作,其影响深远。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沐猴而冠”这一成语被广泛引用,用以讽刺那些外表光鲜、实则能力不足的人。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用“沐猴而冠”来形容刘备,认为他虽然表面上称帝,但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这样的例子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使得“沐猴而冠”这一成语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语。

三、沐猴而冠近义词

(1)成语“沐猴而冠”的近义词有多个,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绣花枕头”、“纸老虎”等。这些成语都与“沐猴而冠”有着相似的含义,即指外表看似华丽,实则内在空虚或能力不足。

(2)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例,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它形容的是那些外表富丽堂皇,实则内容空洞无物的事物。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徒有虚名、实则无才无德的人。比如,在唐代,有一位名叫卢照邻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备受赞誉,但他的品行却为人所不齿,有人就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他。

(3)“绣花枕头”这个成语则源于民间传说,用来比喻那些外表华丽,实则无用之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只会做表面文章,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人在工作中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结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4)“纸老虎”这个成语则来源于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原子弹是纸老虎。”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的事物。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广泛,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强大,实则内在虚弱的人或组织。例如,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内部管理混乱,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被形容为“纸老虎”。

四、沐猴而冠成语故事

(1)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淮阴侯韩信因战功显赫被封为齐王。然而,韩信的部下钟离春对韩信的地位和能力产生了质疑。钟离春在一次宴会上,以猴子沐猴而冠的故事警示韩信,称其虽被封王,但实则不配此位,犹如猴子戴上了华丽的帽子,徒有虚名。

(2)钟离春对韩信说:“大王,猴子戴上帽子,看似威风,实则毫无威严。大王您虽被封王,但若不修德行,不勤政爱民,终将如沐猴而冠,被人嘲笑。”韩信听后,深感钟离春所言在理,从此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努力治理国家。

(3)钟离春的话传遍朝廷,成为了一句警示名言。后来,人们用“沐猴而冠”来形容那些外表光鲜,实则能力不足,不配其位的人。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后人批评和警示无能者的有力武器,提醒人们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的品德和能力。

五、沐猴而冠相关成语

(1)成语“沐猴

文档评论(0)

132****47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