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不断演进发展至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包括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在内的全部15个遗产构成要素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的重要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北京城,因为一条纵贯南北7.8公里的中轴线,成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中轴线上,以国家礼仪文化为主线串起的15处遗产构成要素景观,以“居中”和“对称”的布局方式与形制设计,营造出深入人心的景观秩序和不同凡响的审美意趣。
从元大都开始,700余年间,中轴线始终处于北京城的中心,犹如脊梁一般支撑着这座城市独有的壮美秩序和发展格局。
北京中轴线上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它承载着丰厚的意蕴和飞扬的想象,演绎出一部民族传统和城市文明的传奇,镌刻下最有质感的社会气象和情感记忆。
北京城的每一天,曾经是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开始的。
“瘦的”叫钟楼,“胖的”叫鼓楼,是古代北京的报时台。时辰更替之际,人们总是先闻鼓声,绵延108响的钟声随后被撞了出来。
钟声撞出井然的社会秩序。从西北方向入城而来的驼队和驴车,渐次向鼓楼和地安门之间的中轴线汇聚。沿街商铺林立,布幌招展。古代都城的建筑规制是“前朝后市”,身处故宫背后的这条街道,成为北京古城民生和商业聚集的中心。
从鼓楼往地安门方向,赶街人的双脚,总是要踏过已经建成700多年的万宁桥。万宁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桥下流淌着的大运河水,在西侧屯居成为一个叫什刹海的湖,这个湖,赋予一座伟大城市生息起居的灵动之气,滋养着中轴线上的灵秀之美。
有水必然有山。山水之间的诗意组合,昭示出北京中轴线对大自然的谦恭情怀。
从地安门往南走,是皇家御苑景山。从山脚到山顶,有庄严的殿、闲适的阁、飞动的亭、静心的庙。
站在山顶上的万春亭,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呈现的北京之美,尽收眼底。半城宫墙半城树,一色江山满人间。中轴线上一脉相连、左右对称的各类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许多挺拔的城楼,相互瞭望地矗立在苍穹之下,即便穿越过历史的风烟,仍旧那样安详、稳重。这大概就是北京城独特的“壮美秩序”。
(摘选自陈晋《北京中轴线组曲》)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古代中国在建设史和建筑学上的贡献。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从散居到聚居,从聚落中心线到城市中轴线,世代中国人巧用自然、接续勉成。中轴线蕴含的天人相通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整平衡的总体布局、规范有序的形制法式、独特细致的风格呈现、和合相谐的系统构成,是建筑学上的经典范本。
南北何以为界,东西何以两分?“五方”以什么为圆心,“六合”靠什么分辨其位?天圆地方、四面八方离不开这个“中心”。《史记·集解》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何尊”有铭文曰,“宅兹中国”;《诗经》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尚书》《逸周书》载,“大邑”“土中”,以及“地中之国”“地中之都”等,这是“中国”的由来。国家要有国都,空间要有重心,群体要有中心。“中心”观念、“中国”意识,是邦国、国家形态出现的前提。
中国先民的“求中”意识,是一种信仰。4300多年前,是古国时代进入王朝时代的过渡期。考古认为,今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的都城。尧帝通过圭尺、立表测量太阳的影子,确定这里是“地中”,于是建立了都城。这里的宫城、外城、城垣、城门、道路、功能区的布局表明,尧都是国家的雏形,是“最初的中国”。《清华简》载,舜帝“求中”于“鬲茅”,即今历山,设舜都;禹帝则“求中”于今郑州登封嵩山的王城岗,设为禹都。秦汉时期开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秦汉、唐宋相继在咸阳、长安(今西安)、洛阳、开封一带建都,继承了“择中建都”的原则。几千年来,“地中”不断调整游移,说明中华先祖的活动半径在扩大,对天地空间概念的构建在不断完善,对天之中、地之中及天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万变不离其“中”。
万物皆有“道”。建筑是载人之物,更是载“道”之体。作为礼乐、礼仪、礼制的重要标志,中轴线是礼乐文明的显示。北京中轴线规模气势恢宏、空间序列分明、景观秩序井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涵养恢宏格局,擘画美好人生.docx
- 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必修上理解性默写.docx
- 2025届江苏省海安如皋市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课内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挖空+默写.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思与行的辩证法.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哪吒之魔童闹海》超燃台词.docx
- 2025年高一语文课内文言文:《赤壁赋》挖空+默写.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主题整理:面对生活的不确定(附上中范文).docx
- 南昌十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