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自己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

②如果说爱是一种活动,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活动”一词的含义模棱两可。在现代用语中,“活动”一词常指用消耗能量的办法改变现存条件的行动。因此,如果一个人经商、学医,在没有尽头的生产线上工作、做桌子或从事体育运动,便被认为是活动。一切活动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以达到外部目标为动机,但没有包括活动本身的动机。例如,一个人被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驱使而工作,而另一个人则为了实现野心或赚得金钱而卖命。在这些情况下,人是激情的奴隶,其活动实为一种“被动性”的活动,因为他是被驱使的,他是受苦者而不是“主动者”。此外,人们还误以为,一个除了感受到他自身以及他与世界的统一之外毫无目的或目标而静坐默想的人,也是“被动的”,因为他没有做任何事。但实际上,此种沉思之态是现存的最高级活动,一种灵魂的活动,只有在内心自由独立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活动。事实上,“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指的是为实现外部目的而花费精力;另一种指的是人的天赋能力的运用,而不管导致外部变化如何,它是积极的。“活动”的后一含义,已由斯宾诺莎清楚地阐述过。他把诸多活动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行为”和“冲动”。在积极的活动中,人是自由的,是其影响的掌握者;在消极的活动中,人是被驱使的,是其并没有意识到的动机的对象。因此斯宾诺莎得出以下结论:美德和能力完全是一回事。羡慕、嫉妒、雄心及各种贪欲都是激情;爱是一种活动,是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活动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决不能被强迫。

③爱是一种活动,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是“永恒的”,而不是“堕入情网”。我们可以用最通俗的方式把爱的积极性表述为: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④何谓“给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简单的,但它的实际意义却非常复杂和含混。最普遍的误会是设想“给予”即是“放弃”某物,是丧失、牺牲。凡人格的发展还未超过接受、索取、守财倾向这一阶段的人,便有以这种方式“给予”的行为感心。买卖型人格者愿意“给予”,但是他们以“接受”为交换条件,在他们看来,没有“接受”的“给予”是欺骗。以非创造性为主要人格倾向的人会感到“给予”是贫乏的,这种类型的人多数因此而拒绝“给予”。有些人在牺牲意义上将“给予”视为一种是美德。他们感到,正因为“给予”是痛苦的,他们才应该“给予”。在他们看来“给予”的美德正在于这种接受牺牲的行为。对他们来说,“给予”比“接受”好,这一准则意味着承受剥夺之苦比享受欢乐好。

⑤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完全不同的意思。“给予”是一个人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

⑥在物质领域内的“给予”意味着富有。富有,并不是说拥有很多财物的人就富有,而是慷慨解囊的人才富有。从心理学角度讲,担心损失某样东西而焦虑不安的守财奴—--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都是穷困的、贫乏的。谁能自动“给予”,谁便富有,他体验到自己是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帮助的人。只有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之外没有任何财物的人,才没有能力享受奉献物质财富的欢乐。但日常经验表明,一个人自认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既取决于他拥有的财物,更取决于他的品质。众所周知,穷人比富人更愿意“给予”。然而,超过一定限度,贫困使他无力再给。贫困是如此卑劣,它不仅使穷人遭受痛苦,而且还剥夺了穷人“给予”的乐趣。

⑦然而,最重要的奉献领域不是物质领域,而是特殊的“人”的领域。一个人奉献给另一个人的是什么?他奉献自身,奉献他宝贵之物,奉献他的生命。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为他人牺牲生命,而是意味着他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他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他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因而,献出生命的过程,使他充实了另一个人,他通过增强自己的活力感而提高了他人的活力感。他不是为了接受而“给予”,“给予”本身是一种高雅的乐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不能不带回在另一个人身上复活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反过来影响他。在真正的“给予”之中,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