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宋代郑樵在《通志》中提道:“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礼和乐共同维系着
古代社会的治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深入学习与理解中华礼乐思想对我们
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礼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架和思想标识,脱离了礼的基本规范,人将无以立足。礼乃天地之序,先民
们把这种“天地之序”作为基准参照推广至约定俗成的“人伦之序”,进而顺理成章地建立起世俗社会
的各种礼义规制(如君臣、尊卑、长幼、上下等)和行为准则。文学与人伦之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
代文学创作受各种礼义的规制。体现官职等级差序的文章在邆词造句上,也要讲究礼义。不遵守礼制,
再有文采的文章也存在瑕疵,高才如曹植也不能幸免。《文心雕龙•指瑕篇》指出,曹植把至尊的帝王
比作蝴蝶和昆虫,不伦不类。中国文论对人伦秩序的遵从,要求文学反映社会、协调社会,体现出崇高
的社会道义和道德情操。
乐是人们表达情感、健全人格的必需品。乐乃天地之和,乐到极致,与天地相应和、同节律,与万
物共生并起,与天地相通相连。乐不仅通天地万物之理,也通社会人情事理。乐能使君臣上下、父子兄
弟、乡里族长等人际和谐,从而社会和谐,最终天下大和。《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这是孔子指出的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
乐完善人性。
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礼和乐分别有不同的功能。一个社会光有“礼”则等级森严,缺乏
温情,看似有序,实则关系紧张;一个社会光有“乐”也不行,人人尽情言行,实则无尊卑长幼,看似
和谐一片,实则混乱无序。只有二者不偏不倚,相辅相成,相须为用,一个社会才能礼乐相和,有序而
不失温情。
(摘编自吴中胜《礼乐相须与文化精神》)
材料二: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基础。孔子崇尚礼乐
制度中蕴含的仁爱精神,以“仁”释“礼”,把“礼”“乐”从形而下的制度层面拓展到形而上的思想
层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礼乐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礼乐和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观念。礼和乐均是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礼主差异,主
导着社会秩序;乐主和谐,建立起社会调和机制。礼偏于有形的规范,乐则偏于无形的情感。礼和乐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文脉,也是传统社会的两大基石,礼以治身,乐以治心,二者共同作用于社会生活,
使全社会遵循礼乐文化秩序。
“缘情以制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诉求。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情”是礼
乐的根基,礼乐要建立在人的真情实感之上,要顺乎人之常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
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只有健康的情感,才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
人的情感应该与大自然一样,处在阴阳和谐的“至中”境界。礼顺人情,又合宜适中,基于此建立稳定
和谐的社会秩序,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诉求。
“里仁为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突出标识。《论语•里仁》中提到“里仁为美”,意为
追求内在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事情。礼乐文化许多经典著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审美思想、艺术
底蕴和精神内涵。如《礼记•乐记》被看作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音乐美学著作,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力
不可低估。礼乐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审美文化,礼乐文化中的许多仪式和器物不仅具有丰
富的审美价值,而且还能够激发人们对审美的追求。
“克己复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途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并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
人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想,仔细审视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不会违背礼仪和规矩,从而内化为
良心和习惯,这就叫做“复礼”。“克己复礼”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能够使我们形成正确的道德
观、价值观,从而达成内外兼修的境界。礼、乐是教化人心的外在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解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解析版).pdf
-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pdf
-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pdf
-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pdf
-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pdf
- 辽宁省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卷.pdf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pdf
- 青海省海东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pdf
- 青海省西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