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四川省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涂黑。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
第Ⅰ卷
一、选择题部分(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的北面和西北面有一个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系统,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体现尊贵身份和祭祀神灵的礼器。这表明良渚古城()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完全成熟
C.以青铜的铸造技术闻名
D.奠定华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此时已经出现了能够组织大量劳动力从事宫殿建筑和大型工程修筑的情况,这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A项正确;“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完全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良渚古城的建设情况,没有涉及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描述了良渚古城一个遗址,无法得出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2.西周初期通过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服从周王命令,为其镇守疆土、出兵作战。这一制度的实施()
A.加快了井田制的瓦解进程
B.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D.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服从周王命令,为其镇守疆土、出兵作战,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项正确;西周初期,井田制确立时间不久,尚未出现瓦解,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度在夏朝已经确立,排除B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3.周礼规定,“礼祭(殉葬),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1956年在临淄故城发现春秋晚期齐国卿大夫国子之墓,墓葬中精美的鼎有八件,规格仅次于周天子。这反映了()
A.礼乐制度完全崩溃 B.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D.士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晚期齐国卿大夫国子之墓,墓葬中精美的鼎有八件,规格仅次于周天子,表明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受到挑战,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礼乐制度受到挑战,而非完全崩溃,排除A项;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并未彻底瓦解,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士阶层力量崛起的相关信息,“开始”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4.汉武帝罢黜治(研究)商鞅、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设儒学五经博士,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做法()
A.促进儒家思想吸收各家思想之长
B.标志着汉代教育体系完备
C.旨在推动选官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D.推动了儒学成统治思想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并设儒学五经博士,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推动了儒学成为统治思想,D项正确;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诸家思想发展成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接纳,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项说法发生在材料所述事情之前,前后倒置,排除A项;材料不仅强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还强调太学的建立,但没有涉及地方的郡学、县学,选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属于汉武帝时期思想上的统一,没有涉及选官方式的多元化(如察举制、征辟等选官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5.南北朝末期,北周官方组织了一次论议(辩论),参与者有儒、释、道三教人员二千余人。儒生沈重在论议中表现出“阴阳图纬、道经、释典,无不通涉”,是儒释道结合的典范,受到广泛推崇。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思想文化多元交融 B.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C.国家统一趋势出现 D.佛教本土化倾向明显
【答案】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课走班调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