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潮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地理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苏州陆慕老街片区曾经充满江南人间烟火气,汇聚了金砖码头、市井风貌等独特的文化元素,被称作苏州古代漕运第一站。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据此完成1~2题。
1.苏州陆慕老街片区曾经充满江南人间烟火气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快速发展 B.水路交通便利
C.政治地位显著 D.文人墨客汇聚
2.为让苏州陆慕老街片区重焕生机,下列措施符合当地实际的是()
①创新传统游玩模式.体验情景剧游 ②打造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研学旅游
③植入老街文化概念.传承地方文化 ④推行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运行,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冲淤特性变化显著。图1示意1986-2020年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变化。图2示意1986-2020年黄河下游河床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据此完成3~4题。
图1图2
3.根据2018-2020年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的特征,推测该时段内黄河()
A.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B.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减弱
C.流域年内降雨量增加 D.下游河段含沙量增加
4.小浪底水库运行之后,黄河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是()
A.由冲转淤 B.由淤转冲 C.?冲淤平衡 D.冲淤交替
产氧量的时空分布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又称植被NPP,是指植被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决定,图3示意青藏高原2019年单位面积不同海拔高度植被产氧量对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贡献率年均值。据此完成5~6题。
图3
5.下列因素中对青藏高原产氧量均值空间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A.植被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6.青藏高原海拔2500~3000米处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主要原因是()
A.面积较小,植被NPP产量较小 B.水热变化,植被类型产生变化
C.土壤冻融,影响植被根系发育 D.风蚀强烈,土壤浅薄并且贫瘠
技术转移是指由于技术差距和互补性的存在,技术持有方通过某种方式将技术及其相关权利转让给需求方的过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图4示意201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演化(圆圈越大表示城市专利交易量越大,箭头越粗表示城际专利转移量越大)。据此完成7~8题。
图4
7.从空间格局来看,符合大湾区技术转移网络演化趋势的是()
A.趋于分散,集聚程度低 B.趋于集中,呈多核互动
C.趋于无序,离散程度高 D.趋于有序,呈单核驱动
8.下列属于大湾区技术转移网络演化驱动力的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科研创新投入 ③交通运输条件 ④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黑杨是德罗姆河河岸的原生树种,种子小而轻,带有疏水性冠毛,落在合适的土壤中6-8小时便开始萌发;喜光,光照条件越充足,开花越多。德罗姆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流域内黑杨众多,且上游的基因多样性比下游更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内人口增长导致河岸的黑杨林面积萎缩,但对黑杨种子传播的影响较小。图5示意德罗姆河流域水系和风向。据此完成9~10题。
图5
9.与下游相比,黑杨种群在德罗姆河上游的基因多样性更高的原因是()
A.上游地区海拔高、落差小,人类干扰较少
B.上游河道走向与风向一致,利于种子扩散
C.河流上游地区海拔高,水热条件更为优越
D.上游河漫滩面积广阔,形成独立的小种群
10.人口增长导致河岸黑杨林面积减小,但对黑杨种子传播影响较小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种子可借助的传播媒介增多
②面积减少,黑杨开花率更高,更利于种子扩散
③人类在砍伐黑杨林过程中,加快种子脱落扩散
④面积减小后,种子在土壤中休眠等待时机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襄汾陶寺镇境内,由观测台和东侧13根土柱组成,呈扇形。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事。6号缝居中,为春分、秋分观测缝。图6示意陶寺古观象台,图7为陶寺古观象台复原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
图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漳州四模)数学答案.pdf
- 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级教学质量检测卷历史+答案.docx
- 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docx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张垣联盟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答案.pdf
- 湖北省十堰市2025年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生物答案.pdf
- 2025年护理三基知识练习卷附答案.docx
- 2025年高二英语寒假衔接(外研版)专题1.选择性必修第1册 Unit1--Unit3(教师版) .pdf
- 2025年护理三基知识练习试卷附答案.docx
- 2025年监护人考试复习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