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从《包身工》看报告文学的叙事手法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19世纪末,是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叙事方式。它以真实的、具体的、感性的手法记录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时效性。报告文学的定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其中最核心的是其真实性和纪实性。报告文学要求作者深入社会生活的底层,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素材,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2)报告文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报告文学具有高度的纪实性,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这一点与小说等虚构文学体裁有本质区别。例如,美国记者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她个人的真实经历为素材,展现了她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其次,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反映和批判。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对一个典型小人物的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民众的麻木。最后,报告文学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作者在记录事实的同时,往往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3)报告文学在叙事结构上通常采用客观叙述与主观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叙述部分以事实为依据,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观评论部分则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这种结构使得报告文学既有事实的严谨性,又有观点的深刻性。例如,中国作家杨绛的《我们仨》以一家三口的生活点滴为线索,穿插作者对人生、家庭、社会等问题的感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此外,报告文学在语言运用上注重生动、形象、具体,力求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色彩。如《包身工》中,作者鲁迅通过对包身工生活的细致描绘,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二、《包身工》的叙事背景与时代背景
(1)《包身工》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化,民族危机深重。这一时期,工业化的步伐虽然开始加速,但广大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却十分悲惨。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人约有400万人,其中包身工这一特殊群体约有100万人。包身工是工厂主为了降低工资成本而雇佣的一种特殊工种,他们通常在工厂中从事高强度、低报酬的劳动。
(2)《包身工》的背景还包括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当时,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工人阶级普遍受到剥削和压迫,缺乏基本的权利和保障。包身工们被剥夺了自由,被迫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劳动,他们的生活状况堪比奴隶。这种社会现实使得鲁迅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唤醒民众的觉醒。在《包身工》中,鲁迅通过对包身工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工人的苦难,如“他们的工作,从早到晚,没有一刻的休息,连吃饭的时间都被剥夺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每月的工资仅有几块钱。”
(3)《包身工》的背景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在民国时期,国家政治动荡,军阀混战,政府对于工人的权益保护力度薄弱。这种政治环境使得工人阶级的处境更加艰难。在《包身工》中,鲁迅通过对包身工生活场景的描绘,不仅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例如,作品中有包身工被迫为军阀做苦工,他们的血汗钱被军阀掠夺,生活陷入绝境。这些情节生动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使得《包身工》成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报告文学作品。
三、《包身工》的叙事视角与手法分析
(1)《包身工》的叙事视角独特,鲁迅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叙述方式,使得作品既有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又有客观冷静的分析力。在作品中,鲁迅以自己的身份出现,直接参与到包身工的生活中,体验他们的苦难,这种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立场。同时,鲁迅也运用第三人称,对包身工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客观描述,使得作品在叙事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例如,在描述包身工的居住环境时,鲁迅写道:“他们的宿舍,就像鸽子笼一样,一排排地挤在狭窄的巷子里,阴暗潮湿,通风不良。”这种描写让读者对包身工的生活有了直观的认识。
(2)在叙事手法上,《包身工》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如对包身工工作时的动作、表情、声音的描写,都细致入微。鲁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包身工的艰辛和无奈。例如,在描写包身工在工厂中的劳动时,鲁迅写道:“他们像蚂蚁一样,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不停地忙碌着,汗水和灰尘交织在一起。”这种描写让读者对包身工的辛勤付出有了深刻的体会。对比手法则是通过将包身工与工厂主、社会上层阶级进行对比,突显了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差异。如在作品中,鲁迅将包身工的艰苦生活与工厂主的奢华生活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