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中药的世界课件_图文
一、中药的历史与发展
(1)中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开始采集植物、矿物等自然药物用于治病。到了夏商时期,中药理论初步形成,有《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到了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药治疗学的基础。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如《本草纲目》的编纂,收录药物1892种,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如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和药物;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中药学进行了系统总结,成为后世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书。清代,中药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如吴鞠通、王清任等著名医学家,他们不仅对中药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3)进入现代,中药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新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据统计,我国已有近200种中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中不乏像青蒿素这样的国际知名药物。中药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受到了全球的关注。
二、中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中药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天然药物资源防治疾病的方法。中药资源丰富,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界中的多种物质。中药的特点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中药的作用机理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2)中药分类方法多样,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指辛、甘、酸、苦、咸。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的特定经络、脏腑有选择性作用。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根据这些特性,中药可以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温里药、理气药等多种类别。
(3)在具体分类中,解表药主要用于解热、发汗、祛风、散寒,如麻黄、桂枝等;清热药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如石膏、黄芩等;补益药用于滋补强身、调养气血,如人参、黄芪等;温里药用于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如附子、干姜等;理气药用于调理气机、疏肝解郁,如香附、陈皮等。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药物选用和配伍。
三、中药的药性理论与应用
(1)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基础,对药物的性质、功效、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药性理论认为,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这些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寒性药物如石膏、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热病、火毒等症状;而温性药物如附子、干姜等,则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寒症、阳虚等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药性理论指导着医生对药物的选用和配伍。如治疗感冒发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寒性药物。据统计,寒性药物在中药处方中的使用频率占到了40%以上。以石膏为例,它是治疗高热、中暑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石膏素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
(2)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药物的作用具有选择性,能够影响人体的特定经络和脏腑。归经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归肺经的药物如杏仁、麻黄等,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归肝经的药物如柴胡、白芍等,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归经理论对于指导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治疗肺燥咳嗽,医生会选用归肺经的药物,如川贝母、百合等,这些药物能够润肺止咳,改善咳嗽症状。据统计,归经理论在中药处方中的应用比例达到了60%以上。以柴胡为例,它是治疗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解郁、镇痛的作用。
(3)升降浮沉是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药物对人体气机的调节作用。升降浮沉理论认为,药物具有上升或下降、浮起或沉降的特性,能够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例如,升浮类药物如黄芪、升麻等,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气虚、下陷等症状;沉降类药物如黄连、大黄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火热、便秘等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升降浮沉理论对于指导药物的应用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治疗气虚下陷的便秘,医生会选用具有升浮特性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等,以提升中气,改善便秘。据统计,升降浮沉理论在中药处方中的应用比例也达到了50%以上。以大黄为例,它是治疗便秘、湿热泻痢的常用药物,其有效成分大黄素具有泻下、清热的作用。
四、常见中药介绍与应用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