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集《绝活》
朋友,好久不见,这个久别重逢的时候,咱们必须吃点好的。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算一餐好饭?无论何时,亲手制作都是中国人最高的餐桌礼遇。人们舞动十指,驾驭工具,用触感与律动同自然对话,和食物共情,与时代大潮相拥共进,双手触及之处,食物千变万化,滋味历久弥新,心手合一,方得手作之美。
潮汐,在浙江东部的海岸线上堆起片片滩涂,表面看似平静,但丰富的有机质让这里生机暗藏。退潮后,是各类滩涂生物出门透气的时间。
红钳蟹,以藻类和动物碎屑为食,袖珍小钳能在淤泥中刮取食物颗粒,独属于雄蟹的显眼大钳,既能防身,也为求偶。它们的速度冠绝滩涂,稍有动静,只需半秒,就能销声匿迹。赶海的过客想要抓上几只,实属不易,其他动物也难以近身,几乎没有天敌的它们大量繁殖。不过,江湖里没有绝对的王者,谁都难免遇到克星。
这手看似简单的绝活,朱英健苦练了十年。鸡蛋大小的八爪铁钩,挂在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就是为红钳蟹量身定制的“奇门兵器”。
滩涂上泥泞湿滑,目标也从固定靶变成了移动靶。与红钳蟹过招,难免一时失手。调整准星,权当热身。瞄准螃蟹身后一拳,调动手部小肌肉群,由下而上,像蜻蜓点水般迅速收回,当地形象的称这个手法为“荡”。“荡字诀”讲究的是分寸毫厘的精准,趁着退潮,半天劳作,朱英健能收获20多斤红钳蟹。
滩涂的小蟹是高钙食材,鲜味的基础来自体内大量游离氨基酸,各种烹饪技法与之搭配,都只求取其鲜味。执迷于鲜的宁波人,另有更心仪的做法——咸肉、蚕豆与红钳蟹的本味相互催发,沸滚八分钟,蟹鲜尽数提取,让海上陆地、四时节令、融汇交映。食材匮乏的年月,红钳蟹是当地人独享的天然味精。十分蟹,三分盐,封坛腌制半年,蟹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被充分分解,蟹酱,绵密细腻,夹杂发酵后的微酸,透出霸道的咸鲜,与小土豆、新鲜芋艿搭配,只需轻轻一蘸,口中久久留香。几十年来,朱英健最离不开的就是这一口。
如今,掌握荡蟹手艺的不足五人,61岁的朱英健最年轻,他身边的荡蟹搭档已是78岁高龄。双手是人类最灵活的工具,一些古老的技法或许渐行渐远,但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故事还在延续。
荡蟹靠的是精准,捕捞比的是速度。在1500多公里外,人们披星戴月,试图从时间手里多抢回些收获。浩瀚深邃的北部湾,渔灯如豆。行船两个小时,乌雷村的渔民终于来到了他们的目标海域。在当地方言中,捞既是动词,也是名词。当名词讲时就是我们熟知的海蜇,海蜇的身体95%由水构成,离开海水随时会死亡,之后会在内源酶的作用下发生自溶,水分大量流失,于是,一场与时间的竞速悄然开始。这片海域的成年海蜇体重能到40多斤,每拉起一只的劳动量,约等于给饮水机换一桶水。小渔船上没有舱养装置,渔民们只有速战速决,尽快返航。码头上,连夜捕捞的海蜇已在大量流失水分,必须尽快完成分拆。此时,乌雷村的妇女们严阵以待,一车海蜇留给他们的时间是15分钟,每拆一只最多15秒。看似简单的“拆字诀”,讲究心明、眼亮、手快。将蜇皮与蜇头分离,蜇头再一分为三,除了当地人称为大花的蜇头根部,其余部位都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凉拌食材。北方人做海蜇有独特的炖烧技巧,蛰皮切片焯水,与五花肉一同煸炒,为避免化水,必须旺火快翻,焦化的表面形成保护膜,才能将水分紧紧包住,而析出的少许水分,正是炒菜变身炖菜的神来之笔。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是乌雷村的大王庙诞,村民欢聚一堂,捞起一口海蜇丝,寓意着全年风生水起。
赞美双手,实际上赞美的是人。所谓能手、好手、妙手,都做到了心手合一。人人都有一双手,为什么只有少数成了高手?
在泰州姜堰,很多人的清晨是被大炉烧饼馋醒的,郭金才师徒经营的是当地唯一一家还在沿用传统火烤技法的烧饼店。地处早茶风俗盛行的江苏中部,泰州人对每天的第一餐格外重视。发面裹馅儿,可咸可甜的烧饼是最重要的点心。这个内径一米三、深度一米的球形大炉,传到郭金才手中已是第七代。如今,加装了排烟净化装置,才能在城市中得以保留。烈火燃烧三分钟,大炉中心达到500摄氏度以上,炉温达标后,需要压低明火,因为即将进入炉内的,不只是烧饼。炉顶温度高,两侧温度低,自下而上,贴满一炉,是140张饼。探身入炉时,全身的平衡都系于两根手指上,单手托饼,在近200摄氏度的炉壁上按压两秒,一次两张饼,入炉70次,每天15炉,十年下来,300多万次入炉,让双臂布满火斑。
如果说“贴字诀”是注重外力和硬功的少林拳法,那“挑字诀”就是太极。炉内有温差,贴饼有先后,看似随意游走,实则是挑起炭一样热的秸秆,保持与饼至少十厘米的距离,烘平烧饼的火候差异。这门功夫目前还只有师父一个人能从容驾驭。刚出炉的烧饼,饱满金黄,麦香扑鼻,散发着麦芽糖加热后的甜香。外皮酥脆,内馅松软。柔韧的中间层会与牙齿拉锯对抗。小小烧饼,口感却很多元,堪称一站式满足。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饼。三五块一个的烧饼来上两张,搭配一碗鱼汤面,碳水配碳水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