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中药中药学基础理论文档_图文
一、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作为一门古老的自然科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药智慧。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中药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其理论基础深厚,实践应用广泛,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药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药物资源。这些药物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具有独特的药效和药用价值。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基本概念。这些理论不仅为中药的分类、鉴别、炮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神农本草经》的编纂,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药学知识,成为中药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草纲目》的问世,丰富了中药学的内涵,为后世中药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中药学也在不断发展,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药理作用的探讨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等,都为中药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中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1)中药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药物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如《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正式确立。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当时已知的药物有365种,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唐时期,中药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元659年,唐代政府设立“太医院”,负责全国医药事务。这一时期,中药学著作如《唐本草》等相继问世,对中药的分类、鉴别、炮制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宋代,随着《本草纲目》的编纂,中药学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收录药物达1892种,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药物学著作。
(3)明清时期,中药学继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医药学家。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附药图1100余幅,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详细记载了植物药,丰富了中药学的植物药资源。此外,中药学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如清代《医宗金鉴》等医学著作,对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据统计,至20世纪末,我国中药资源已超过1.2万种,其中药用植物达10000多种,动物药和矿物药各约1000种。
三、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1)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基本概念。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指辛、甘、酸、苦、咸。这些理论在中药的鉴别、炮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寒性药物适用于治疗热性疾病,而温性药物则适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如使用寒性药物石膏治疗高热,温性药物干姜治疗脾胃虚寒。
(2)归经理论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药物的作用范围与脏腑经络相联系。归经理论认为,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脏腑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黄连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湿热泻痢等症。归经理论在中药方剂配伍中具有指导意义,如四逆汤中,附子归心、肾经,与干姜、甘草配伍,可温补心肾,治疗心肾阳虚。
(3)升降浮沉理论描述了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升浮药物具有上升、发散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病在下焦、病势向上的疾病;沉降药物具有下降、收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病在上焦、病势向下的疾病。例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属升浮药物,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而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属沉降药物,适用于治疗便秘、湿热泻痢等症。升降浮沉理论在中药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1)中药的采集是中药炮制的前提,它关系到中药的品质和疗效。中药的采集通常遵循季节、气候和生长周期等因素。春季采集的草药往往药效最强,因为此时植物生长旺盛,药性充盈;秋季则适合采集根茎类药材,如人参、黄芪等,此时植物的根茎积累养分最多。中药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循“道地药材”的原则,即根据药材的生长习性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产地。例如,著名的道地药材云南三七,以其高药用价值而闻名。
(2)中药的炮制是指在采集后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制等多种方法。净制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不必要的部位,如根的须根、茎的叶片等。切制是将药材切成一定的形状和规格,便于煎煮和服用。炒制是一种常用的炮制方法,通过加热药材,可以改变其药性,增强药效或降低毒性。例如,黄芪经炒制后,其补气功效更佳。炮制方法的选择依据药材的性质和临床需要。
(3)中药炮制不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传统的炮制工艺要求炮制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炮制过程中,火候、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