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题:中国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docx

★试题:中国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纸质考试资料

★试题:中国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中国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中国古代领导思想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发轫之早、造诣之深、影响之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对中国古代领导思想进行学习和研究,不仅是对领导科学的整体把握的要求,也是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工具。

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

(1)儒家。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荀子也指出:“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曳,度已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曳,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荀子·非相》)

儒家的治国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深刻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思想。早在200多年前,欧洲就兴起过研究儒家文化的热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则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道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因此,道家提倡垂拱而治,逸而有成;反对事必躬亲,勤而无功。道家的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和辩证方法,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领导方式的角度看,“道法”即强调恪守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目的。道家注重机遇和变化,与之后西方的领导权变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3)法家。与儒家相反,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思想是依靠严刑峻法,以力服人。其代表人物韩非强调必须用暴力对被统治者进行威慑。“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韩非子·二柄》)法家还非常重视对法制队伍的建设,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以权侵法、以情乱法、以功压法。法家的政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儒家思想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礼法结合、宽猛相济的领导之道。

(4)兵家。《孙子兵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军事指挥的经验总结上,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战略和战术的区分。《孙子兵法·用间篇》强调,“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换而言之,要在战前对事关全局的战略进行部署和谋划,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按照战争中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关系来决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二是对帅才和将才的素质进行了界定。孙武强调,天下无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用之将,而“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则准确地概括了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三是提出了“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的权变理念。“任势”的具体表达是“合乎利而动,不合乎利而止”。“择人”与“任势”,充分体现了孙武对将兵之道的深刻理解,对现代的领导实践仍有很大的启发。

2.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非常丰富,其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对现实的领导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以理论指导实践为目的,我们将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民本思想。这一思想的实质是界定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儒家的“民贵君轻论”正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信民、富民、教民三个内容。

孔子指出:“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讲的就是执政者要开诚布公、公正廉洁、政策稳定,从而与民众建立互信。富民则是执政者的基本职责,只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才能富国兴邦、稳定统治。儒家重视教化,“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尽心上》),儒家希望通过良好的教化来改善执政者与民众的关系,帮助执政者赢得民心。

(2)谋断分离的思想。“谋断分离”是中国古代领导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对“谋”和“断”的明确界定和严格分工标志着古人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决策意识。从实践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养士之风”可以看作“智库”的源头;而唐太宗时期的“房谋杜断”也是对这一分工的经典证明;古代的圣王贤主重视纳谏和提倡民谋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

(3)人本思想。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是古代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的人本思想包括了一系列用人的原理、原则、方法。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提倡为政在人。《诗经》中就出现了“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的诗句。二是重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用什么人的问题,如何用人的问题。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司马光曾提出过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从实践上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选贤任能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的一些

文档评论(0)

hnpd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国家开发大学平顶山分校宝丰教学点导学老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