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城市间创新联系可用城市引力线表示。其最大引力线连接该城市在特定区域中与之创新联系最强的另一城市。一般情况下,一座城市的最大引力线数量越多,则它在所属区域的中心地位越强。下图示意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最大引力线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苏沪地区最大引力线分布反映的城市间创新联系特征主要是()
①城市同级性
②中心辐射性
③位置邻近性
④均匀扩散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中,苏州比南京的中心地位更突出的原因是()
A.科技条件更好 B.位置更靠近上海
C.水陆交通更发达 D.城市等级更高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下图为湖北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湖北省选择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发达 B.人口众多 C.位置优越 D.交通便利
4.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导致()
①两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
②荆州、十堰等城市衰落
③武汉的城市吸引力下降
④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由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杨凌示范区等地级城市组成。下图示意关中平原城市群中部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量,人口流动量越大,表示联系越密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西安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
A.城市面积大 B.城市人口多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地理位置优越
6.影响西安对咸阳和铜川辐射带动作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行政管辖范围 B.城市间距离 C.文化习俗 D.城市等级
城市区域空间的演进始终伴随着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基于大城市地域圈层聚散规律,可将城市圈的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下图)。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主城区为核心,并包括周边的8个地级市。研究表明:目前武汉城市圈正从阶段Ⅰ向阶段Ⅱ过渡。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圈四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A.阶段Ⅰ城市圈内部差距缩小 B.阶段Ⅱ核心圈层辐射功能减弱
C.阶段Ⅲ外围圈层吸引力最强 D.阶段Ⅳ生产要素城际流动活跃
8.为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竞争力,其核心圈层当前应该()
①发展现代金融贸易业
②培育城市圈次级增长极
③加快建设特色化新城
④向区外疏散低端制造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美国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80年代以来,匹兹堡逐步转变为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城市形象示人。下图为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
9.匹兹堡处于产业发展第三阶段时()
A.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扩大 B.对普通劳动力吸引力增强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D.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10.匹兹堡产业转型的主要表现有()
①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
②由轻工业向重工业演变
③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人地关系由协调走向紧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为2012—2021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A.④②① B.③②① C.④②③ D.④③②
12.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走低 B.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加速增长
C.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平缓 D.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徐州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过去的徐州以煤起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一城煤灰半城土”是对当时徐州的形象写照。现在的徐州把产业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支撑,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据此完成下题。
13.徐州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矿产资源枯竭 B.产业结构单一 C.环境污染严重 D.劳动力短缺
14.徐州产业转型将着力发展()
A.煤发电产业 B.钢铁产业 C.智能制造业 D.高端服务业
位于某省会城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家具厂随着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产业政策的实施,企业就地转型发展房产租赁。同时,政府在家具厂原址上建设文化创意园(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导致该家具厂转型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规划需要 B.地租价格上升 C.原料成本上涨 D.市场规模萎缩
16.文化创意园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1《风景谈》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0.2《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1《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2《拿来主义》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4.1《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14.2《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5《我与地坛(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