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浅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一、作品背景与主题

(1)《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五年(1740年)。这部作品以明末清初的社会为背景,通过对范进这个人物及其周围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恶。小说以范进中举为线索,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在这个制度下,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而扭曲人性的悲剧。

(2)在《范进中举》中,吴敬梓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深处的腐蚀。范进原本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为了追求功名,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磨难。当他终于中举时,却变得疯狂、失态,甚至不顾人伦道德。这种讽刺手法不仅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异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堕落。据史料记载,清代科举制度下,每年参加乡试的士子约有数万人,而中举者仅有数百人,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在《范进中举》中得到了生动再现。

(3)《范进中举》不仅批判了科举制度,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小说中,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原本是一个粗俗的市井之徒,但在范进中举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了礼贤下士的君子。这种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和功利。同时,小说中还通过范进中举后的一系列事件,如范进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力的追求等,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许多官员为了升迁和敛财,不择手段地搜刮民脂民膏。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使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讽刺手法的运用

(1)《范进中举》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首先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夸张描绘上。范进中举前后,其性格的转变极为鲜明。中举前,范进是一个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书生,而中举后,他变得疯狂、失态,甚至对金钱和权力表现出极度的贪婪。这种夸张的手法,使得范进的虚伪和贪婪被放大,从而达到了讽刺的效果。据《清史稿》记载,清代科举制度下,中举者往往能够获得官职,而范进中举后的疯狂表现,正是对当时官场中某些官员因得势而忘形的现象的讽刺。

(2)其次,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的异化。中举前,范进生活简朴,性格谦逊,而中举后,他变得骄横跋扈,对金钱和权力趋之若鹜。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科举制度对个人性格的扭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堕落。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科举制度下,士子们为了中举,往往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家庭和道德。吴敬梓通过范进的对比,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3)此外,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还运用了讽刺性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后,其岳父胡屠户的态度转变。胡屠户原本是一个粗俗的市井之徒,但在范进中举后,他却变得恭敬有加,甚至对范进表现出极度的顺从。这种讽刺性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和功利。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官场中,官员们往往通过巴结上级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胡屠户的态度转变正是这种官场生态的缩影。吴敬梓通过这一细节,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

三、人物塑造的讽刺意义

(1)《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充满了讽刺意义,范进这一角色的塑造尤为突出。范进原本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阶层的跃升,然而,他的性格却在中举之后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由一个谦逊有礼的人变成了一个贪婪、虚伪的人。这种对比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反映了封建社会对读书人的腐蚀。据史料记载,清代科举制度下,士子们为了中举,不惜一切代价,范进的转变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缩影。

(2)小说中,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也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人物。胡屠户原本是一个粗俗的市井之徒,但在范进中举后,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他不仅对范进毕恭毕敬,甚至对范进的妻子也颐指气使。这种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和势利的追求。胡屠户的形象讽刺了那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

(3)此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周进、马二先生等,也都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周进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秀才,他对科举制度的执着和痴迷,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极端追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马二先生则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了荒谬和滑稽,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局限和愚昧。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范进中举》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四、社会现实的批判

(1)《范进中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深刻而尖锐。作品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这一制度成为束缚人们思想、扼杀个性的枷锁。小说中,范进为了中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身心俱疲,甚至扭曲了人格。这一批判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对个体幸福的剥夺。

文档评论(0)

131****59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