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优秀的史学家,是能够精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人;伟大的文学家,则是表达的东西远远比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多的人。比如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知识非常贫瘠,许多见识也可说近乎庸陋,但他的戏剧,就是创造了一个能给人无穷启发的世界,这才有了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司马迁也称得上“说不尽的太史公”,有今天的信息搜集、检索手段,我们掌握的知识不难比司马迁更多;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两千多年来不断讨论,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也应该说比司马迁更清晰深刻。但是《史记》的光辉,不会因此黯淡。

比如《史记》中的刘邦。有人认为,司马迁遭了宫刑之后,痛恨汉武帝,连带也痛恨上了汉朝的太祖高皇帝,所以写刘邦时,在使劲泼脏水。确实,《史记》写到刘邦的种种劣迹、丑行,毫不避讳。可是,沛县起兵,没有人敢于领头的时候,挺身而出的那个人,是刘邦;秦兵攻势极盛,反秦大业岌岌可危的时候,率领一支孤军勇猛西进的人,是刘邦;军事、后勤、权谋……所有的才能都算不得顶尖,可是却能和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有效沟通,并把每个人都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的人,是刘邦;经常做出愚蠢决定,可是一听到正确意见,毫不掩饰自己的错误立刻改正的人,是刘邦;曾经百战百败,可是始终不屈不挠、绝不放弃的人,是刘邦……这样一个杰出的领袖形象,也正是《史记》提供给我们的。

最后,《史记》还特意补了一笔:那个唱《大风歌》,说我死之后,魂魄还会思念自己家乡的性情中人,是刘邦。后世无数史书,写到开国帝王时,极尽美化之能事,可是写出来,却像是一个个假人。要说把本朝的开国史写得如此英风锐气激情澎湃,也就是司马迁了。看见写了一些污点就以为是“黑”,这种一根筋的“饭圈”思维,不足以谈论复杂的人类社会。

所以,司马迁写下来的,远远不是几个概念所能概括的历史。他笔下的世界,英雄气洋溢又血泪悲情,豪情慷慨又众声喧哗,一个个人物缺陷成堆但仍然光芒四溢……他能够让两千年之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仍然以自己拥有这样的历史为荣。

在司马迁的时代,文学和史学本来就没有分开,甚至于在司马迁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我们今天史学的概念,也没有今天文学的概念。用今天的历史研究方法,指出他写的某件事太注重文学性而未必是事实,这是自然不过的,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他当时这么写,也要有理解之情。而且,严密精确的考据后自然会筛落掉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换另一个角度看,也许自有价值。就像今天,只看知网上的社会学研究论文而不逛淘宝不看抖音不刷朋友圈,对当代中国的了解一定大有缺陷。或者可以套用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著名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里,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所以,即使对今天的历史研究者(更不用说其他人了)而言,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也许比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留给我们更多的遗产。

(摘编自刘勃《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材料二:

《史记》共一百三十卷。其中心部分为十二卷“本纪”及七十卷“列传”。“本纪”为黄帝以后历代帝王传记,“列传”则是参与了历史事件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以蒙太奇手法刻画芸芸众生,书写历史,赋予这部读物极高的文学性。此外,司马迁对广泛收集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删除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之类,仅记载尘世间切实发生过的客观事实。他在文中屡次强调这点。不过,因其自身的悲剧性格及所处环境,其笔触时常带有文学色彩。我们以《李斯列传》的开端为例。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文中出现了两次“乃”宇。这个字与“则”“即”的意思一样,但语感不尽相同。“乃”的语感最重,用于某事态在经过深思熟虑、或下定决心、或产生摩擦之后,历经各种抵抗,最终发生了的场合。看到老鼠的两种境遇,李斯喟然长叹,意识到做人必须得掌握权力。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下定决心,要学习能达到此目的的学问。这段文字鲜活地表现出他的心情。

像这种用人物的逸事来暗示该人物的性格,或概括其生平经历的写作手法,常见于司马迁“列传”中。其后李斯身居宰相高位,随心所欲地将昔年所设想之政策付诸现实。可惜在秦始皇驾崩之后,自身也被权力所反噬,落得刑死身消的结局。

(摘编自吉川幸次郎《汉文漫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知识贫瘠,可他的戏剧作品却能表达丰富的内容,给读者带来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