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外阅读训练
一、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人生,为祖国深潜
——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蓝色巨鲸”奔向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他更是喜极而泣。
隐姓埋名,荒岛求索,深海求证,他和他的同事们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
他就是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
走进他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模型,一个深蓝、一个金黄,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又仿佛隐藏着他那激荡人生里的重重谜团:是什么让他守口如瓶30年,父亲临终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核潜艇,不到十年就搞了出来?是什么让一个花甲老人以身试潜,成为世界第一个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又是什么魔力让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依然痴迷核潜艇?
辗转求学:颠沛流离立救国之志
1937年冬,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的乡村舞台上,一个流亡的“小姑娘”正唱着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台下观众群情激奋。
这是抗日宣传剧《不堪回首望平津》,台上的“小姑娘”正是男扮女装的黄旭华,那年他13岁。“战火纷飞,山河飘零,那时我就想,长大了,一定得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连天的战火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黄旭华的中学时代不得不辗转广东揭西、梅县和桂林、重庆等地求学。
父母是医生的黄旭华,儿时的志向是从医,治病救人。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学经历,让他决定弃医从工。
“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黄旭华说,“我不想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
1945年9月,海边出生的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开始了学术成长的起步。同时,加入校学生进步社团“山茶社”,进行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1949年春的一天,大学四年级的黄旭华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有人跟我开玩笑:你研制核潜艇以后,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我说:是的,我很适应,因为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不可告人’的地下党人生了。”黄旭华说。
1950年4月,黄旭华入党转正。汇报思想时,他用这样的一段话表明心志: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无声。入党转正时的话语,成为其一生信守的诺言。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
这是黄旭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
时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批准。
这份绝密报告,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然而,当时的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
1959年秋,赫鲁晓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
对此,中国回应:“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
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
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与黄旭华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说,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晚上准备两个馒头,加班加点地干。当时有句土口号,叫“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政治运动不断,白天养猪、修猪圈,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研究事业。
时任核潜艇总体性能设计师的陈源说,荒岛维艰,但大家劲头不减。所有人心里都装着使命:尽快研制出中国的核潜艇。
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定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了关键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