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导师徐凤芹教授
2008级硕士魏艺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一、立项依据
高脂血症是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它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血脂可以延缓AS的进展,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近十年中医药高脂血症研究概况
1、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历代文献中并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一般将其归为“痰浊”“血瘀”“眩晕”“中风”“肥胖”“脂浊”等范畴。现代医家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特点,又将其命名为“血浊”,并且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遗传关系密切,并与体重、年龄、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疾病息息相关。
赵坤元[1]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与脾失健运、肾虚、肝失疏泄、痰瘀和饮食习惯有关
尹柱汉[2]提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阻滞
蔡英奇等[3]认为血脂失调症产生的根本在于脾运化功能的失调。
韩永斌等[4]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以脾胃功能失调为首要原因,加之情志内伤,肝胆失利,气机失调;另因嗜食肥甘厚腻,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
杨学武[5]认为该病与先天禀赋和后天恣食肥甘关系密切。
王玲玲等[6]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责于肝、脾、肾三脏,其本为肝脾肾三脏虚弱,功能失调;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
张智勇等[7]认为本病是由于肾精不足,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浊留滞于血脉,阻碍气机运行,气滞血瘀导致痰瘀阻络而发病。
王晓宁[8]认为痰浊凝聚注入血脉是高脂血症的关键病机,脾虚失运,肾精亏虚,导致痰瘀。
王普艳等[9]认为,心肺功能失常是高脂血症形成的重要病机。
玄瑞英[10]分析脾不健运和肾气不足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
程新华[11]认为可从津液(主要是膏脂)学说、痰瘀学说角度分析,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其病变甚多,主要责之于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疏泄,以致津液不归正化,浊脂生痰,痹阻血络,终致胸痹、心痛、中风而危及生命。
如上所述,高脂血症的发病与五脏关系密切,突出肝、脾、肾,五脏不和为内因,加之先天禀赋,饮食不节,少劳多逸等等外因,共同构成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由此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近十年对于高脂血症的研究偏重于五脏,对于六腑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尚缺乏。
2、辨证分型及论治
张学智[16]将本病规定为: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4型。
佟立娟[17]将本病辨证分为4型。肾虚痰阻型,痰瘀阻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
葛曙霞[18]认为高脂血症的常见分型为脾虚湿困、酿生痰浊;肾虚痰浊内蕴、瘀血阻络;肝胆郁滞、痰凝血瘀;肝肾不足、痰瘀互阻;心气不足、痰阻血瘀五型
熊晓玲等[19]认为高脂血型的常见分型分别为痰浊阻遏、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滞血瘀五型为。
杨光福等[20]强调HLP的个体化分型辨证论治,将HLP分为7种证型。脾虚湿盛型,拟方调脂健脾汤;痰浊中阻型,拟方调脂和中汤;湿热蕴结型,拟方调脂清利汤;气滞血瘀型,拟方调脂理气逐瘀汤;气虚血瘀型,拟方调脂益气逐瘀汤;肝肾阴虚型,拟方调脂益阴汤;脾肾阳虚型,拟方调脂温补汤。
吴燕[21]将高脂血症分为4型,①肝肾阴虚证,处方六味地黄汤②心脾两虚证,处方归脾丸③痰湿证,处方二陈汤④血瘀证,处方血府逐瘀汤。
吕建卫等[22]总结冯纯慧教授经验,将该病分为4型进行论治:①痰浊食积,内阻肠胃:方用平胃散合保和丸。②痰瘀内阻,郁而化热:方用小陷胸汤、升降散合冠心Ⅱ号方(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加减。③脾气亏虚,痰瘀内阻: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冠心II号方加减。④脾胃阴虚,痰瘀内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胡庆寅等[23]认为高脂血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涉及肺、脾、肾三脏;标实是指瘀血、痰浊、水湿结聚脉络,标实是形成本病的关键,据此将本病分为湿热瘀阻、痰浊结聚、肝阳上亢、脾肾两虚、胸阳痹阻5种证型。
张道亮[24]指出治疗本病应分清虚实缓急,拟从4型论治:①肝肾阴虚:方用一贯煎加减。②肝郁气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③痰瘀阻滞: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④气血亏虚:方用归脾汤加减。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脂血症的证型目前种类繁多,尚无统一标准,导致一种“无证可辨”的局面。
3、临床试验研究
近十年中医药有关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十分多。不一一赘述。代表有血脂康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百灵丹、六味能消胶囊、参苓降脂片、降脂灵冲剂等等,对照组多采用脂必妥、多烯康、辛伐他汀等。
随着中医在高脂血症领域的研究,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不容忽视。
首先,中医的“证”和血脂成分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