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优教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第三课时;学习任务设计说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一:文本研读,把握形象;;学习活动一:文本研读,把握形象;(1);(6);;;;如果请你在三篇通讯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文章中某一情境的描写,为他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作业;第四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一:研读文本,圈画批注;;在三篇人物通讯中,用做批注的形式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细节描写,并且分析这些细节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提示:圈画描写人物的语句及关键词、批注人物描写方法、准确地概括形象。;以《“探界者”钟扬》为例:;学习活动二:了解通讯的报道层次、角度与写作特点;新闻性;作业;第五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一:分析文章论证思路;;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的。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1.结合补充资料,谈谈你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
【阅读资料1】《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
【阅读资料2】《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2.说说当今时代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然而,当今社会也不乏具有“工匠精神”的伟大劳动者。青蒿素是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带领团队辛勤劳动的结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南仁东专注二十三年用心血铸就的“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匠们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们用行动弘扬了工匠精神,用实干践行了劳动精神。;新闻评论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
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及思辨性。新闻评论选择评论的角度一般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倾向性,依托新闻事实作出价值判断,这种倾向性往往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二是引导作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以表彰先进,针砭时弊,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三是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评论选择的角度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阐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政治意义。;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和补充材料《践行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都是关于“工匠精神”的新闻评论,阅读思考,分析两篇文章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评论“工匠精神”这一主题的。;2.结合材料链接的补充内容,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两个方面,找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在选择评论角度方面的特点。;作业;第六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一:诵读作品,感受音韵之美;;诵读两首诗歌,感受两首诗歌在句式、韵律上的不同之处。
整体感受《诗经》在诵读中的音韵之美,同时与近体诗区别比较。作为古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在诵读节拍上多为“二二”的节奏。
《芣苢》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古诗。
诵读指导:通常节拍有两种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称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篇,《插秧歌》就是其中一首。;2.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分组,结合课下注释,揣度诗句含义,理解诗歌内容。;作业;第七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一:斟词酌句,鉴赏诗歌;学习活动一:诵读作品,感受音韵之美;《插秧歌》:分析诗歌中前两句与“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2.《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填写下表。;3.分析《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的思想主旨。;1.比较本文与《诗经·伐檀》和刘禹锡《插田歌》在诗歌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完成后面习题。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劳动的诗歌,或是突显劳动场景的诗句,请和大家交流分享。;作业;第八课时;学习目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