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和韵——浅谈“和”字主讲人:一,形韵二,音韵三,意韵形“和”字的演变咊龢和《说文解字》(二)“和”字起源假设起源于声音龠(yuè)“竹之乐器,三孔,以和众声也”形禾从“禾”多与农作物有关形1《尔雅·释乐》对“和”有这样的解释:“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又有标注为:“和,十三簧。”《说文》中的解释为:“龢,调也(即音乐的和谐)。”可见,和字可能最初是一种乐器名或是乐器演奏中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另外,在《诗经小雅蓼萧》中有:“和鸾雝(yong)雝,万福攸同。”“和鸾”即铃铛,挂于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也可见“和”是与声音有关的。2起源于酒器(水器)《说文》中有另一个与“和”同音的字“盉”,并有解释为“盉,调味也”。盉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的用于调节酒味浓淡的酒器,但同时也有考古资料显示盉常与盘配合使用,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盉应为水器。“盉”字作动词时意思为“调味”,这一用法中的“盉”字后来被“和”字代替,如调和(调盉),但是,作“酒器”意思的“盉”字仍然没有变。形形段玉裁在《说文》中做的注解是:“调声曰龢,调味曰盉。”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为了简便,“龢”与“盉”逐渐成为一个字——“和”,故调和五味、五音者皆为“和”。《康熙字典》音音hé如:和谐、和平、和蔼huó如:和面、和泥hè如:曲高和寡、和诗hú如:和了(麻将用语)huò如:和药、和弄、和稀泥huo如:暖和、软和、掺和(一)“和”的常见读音音闽南语中读he或者ho(都是第二声)。由于闽南话分布的范围是中国所有方言里面最广和地域性最跳跃的,所以各地读法有偏差,但偏差不大。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在正式读音中仍为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0102(二)“和”在地方话里面的读音(一)“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1,hé音(1)(形)平稳;和缓:温和、柔和(2)(形)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兄弟不和(3)(名)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4)(名)指日本:和服、大和民族(5)(名)姓(6)(动)不分胜负:和棋、和局(7)(动)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8)(动)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9)(连)表示联合;跟;与;同:我和你都是中国人。(10)(介)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柜台和我一样高。意4,huò音03(动)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和稀泥、和弄注意“和泥”和“和稀泥”的区别!3,huó音02(动)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弹性:和面、和泥2,hè音01(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和诗、奉和一首意(量)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二和药、衣裳已经洗了三和。5,hú音(动)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我的牌和了。6,huo音无字义,仅为衬字,在字典中不作一读音,用于词语“暖和”、“软和”、“掺和”等。意01中华民族关于“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就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已成为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02(二)“和”字的文化内涵意和的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张贤亮)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物质生活方面的“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