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技术指南.docx

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技术指南.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0

-PAGE16-

-PAGE16-

冬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技术指南

流行性感冒,也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在每年的特定季节会呈现出季节性的流行趋势,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更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大流行。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每年的10月份,我国各地将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警惕。流感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病毒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应当尽早隔离治疗,治疗措施包括退热、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应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保护和功能支持。

一、病因病机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主要由时疫邪气引起。肺主气,通鼻窍,外合皮毛,若邪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表现为表热实证。若正气偏虚或邪气偏盛,病邪由表入里,与正邪交争,脏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邪毒内侵化热。或邪毒内盛,内陷心包,甚至导致亡阴亡阳,出现厥脱现象。后期邪退正虚,可能出现气阴两伤之证。

二、临床症状

通常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例可能伴有腹泻或呕吐。儿童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而高热者则可能出现抽搐甚至昏迷。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以及双肺散在湿啰音。部分病例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邪陷心包,甚至导致亡阴、亡阳,进而出现厥脱而死亡。

三、诊断及重症识别

在流感季节,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至关重要。即使某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特别是存在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也应考虑流感的可能性,并应进行病原学检测。而在流感散发季节,对于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了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外,还应进行流感病毒检测。

在临床诊断中,若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7天内曾与疑似或确诊的流感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的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并且符合上述流感的典型临床表现,同时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则可被诊断为流感。

(二)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流感抗原检测阳性;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三)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神志改变或惊厥;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四)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休克;

4.多器官功能不全;

5.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四、流感预防

我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具有特殊的地域特点,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及三因制宜的优势,推荐以下流感预防方案:

(一)生活调摄。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应适时增减衣物;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维持环境清洁并确保通风良好;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臂或纸巾掩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并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在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应佩戴口罩。

2.“食饮有节”:饮食清淡、规律,多喝温水、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3.“起居有常”:人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作息要有规律,适当锻炼身体。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情志疏导和综合调适,改善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情绪。正确引导并鼓励人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心情喜悦舒畅;通过读书、听音乐以及体育锻炼,劳逸结合,调整气机逆乱,精神内守,预防或促进疾病痊愈;也可以通过静坐或静卧,使精神清宁,病气衰去,身心健康。

(二)药茶预防。

药茶组成:金银花2g,白茅根2g,苍术2g,陈皮2g,桑叶2g,麦冬2g,代茶饮连服15天。

(三)内服药物预防。

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按照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分类。

1.普通人群。

药物组成:黄芪12g、炒白术12g、防风6g、太子参12g、麦冬9g、连翘9g、金银花12g、紫苏叶6g、桑叶9g、炙甘

文档评论(0)

sis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数据工程师持证人

本人从事所爱好的软件研发职业,所选文档部分是选自于网络,之所以选这些文档是因为我很欣赏你的思维和才华,特此给我们大家以分享和学习的机会。如果你感觉侵犯了你的利益,请和我联系,我会尽快的删除!谢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25日上传了大数据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