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插秧歌》同步练习.docxVIP

《插秧歌》同步练习.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插秧歌》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诗通过一连串插秧的农事活动,表现了紧张而有序的抢插秧苗的场景。

2.《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

3.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与________、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4.下列选项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的《插秧歌》十分逼真地刻画了在农忙时节,一个农民家庭为抢农时,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

B.诗人在首联中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一连串插秧的农事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紧张而有序的抢插秧苗的场景跃然纸上。

C.诗人在颔联中将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叠用,把箬笠和蓑衣分别比作士兵的头盔和铁甲,进一步突出人们战天斗地、雨中抢插的紧张气氛。

D.在颈联中,诗人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和闲适。

二、问题探究

5.《插秧歌》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6.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

7.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

三、拓展提升

阅读《观刈麦》,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准确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桑”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四、高考链接

(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同“锸”。铁锹。

10.本诗前八句叙写_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11.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答案解析

1.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3.南宋陆游

4.D解析:应该是进一步表现了农家人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5.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农家劳动的艰辛以及农忙抢种的题旨。

6.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而又平实,可看出人们忙中有序,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虽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一定要照看好那帮小鹅小鸭。(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即可)

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朴实自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7.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8.一个“尽”字写出贫妇人因赋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生的悲惨遭遇,从而揭示繁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D解析:“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错误,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也许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会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赋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