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肝、脾、淋巴结肿大(2)骨骼和关节疼痛(3)眼部(4)口腔和皮肤(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6)睾丸浸润(7)肺、心、消化道、泌尿道等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表现。2、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二、辅助检查(一)血象1.白细胞:大多数患者增高,晚期更显著,也可正常或减低。原始和(或)幼稚细胞明显增高。2.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3.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二、辅助检查(一)血象(二)骨髓象1.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2.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以原始细胞为主二、辅助检查(一)血象(二)骨髓象(三)血尿酸:含量增加,化疗期间增加,是因大量白血病细胞化疗破坏所致三、治疗(一)支持治疗1、防治感染2、纠正贫血3、控制出血4、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多饮水、多排尿,并碱化尿液、别嘌呤醇100mg,tid口服5、维持营养(二)化疗目的: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存期阶段诱导缓解巩固强化诱导缓解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巩固强化治疗4—6个疗程随后开始维持治疗诱导缓解治疗的起始阶段联合化疗,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完全缓解方案:VP:长春新碱+泼尼松(2-3周)DVL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门冬酰胺酶+泼尼松(共4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7天)疗程:每一疗程化疗需持续7~10天,间歇2周再用第二疗程。慢性白血病一、概述我国慢粒多于慢淋中年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二、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发展:乏力、低热、多汗、消瘦等代谢亢进慢粒以脾大为典型特征慢淋以广泛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三、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骨髓象弥漫性增生如果血小板明显下降,应该考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或急性变期四、处理要点化疗:羟基脲(治疗慢粒首选)干扰素适应于慢性期患者,疗程6个月,可与化疗合用或在控制白细胞数后单用骨髓移植在慢性期缓解后尽早进行45岁以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病人的护理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杨韵华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制。本病以进行性贫血、持续发热或反复感染、出血和组织器官浸润及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为特征。概念发病情况发病率(我国):2.76/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为第6位,女为第8位,儿童和35岁以下成人中为第1位。急性﹥慢性(5.5: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81:1)白血病分类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按自然病程和白血病细胞的成熟度分为按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TLV-I(humanTlymphocytotrophicvirus-I)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哺乳、性生活及输血而传播。并认为此病毒可直接致病或在某些理化因素的诱发下发病。EB病毒、HIV病毒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也已被认识。病毒因素病因及机制化学物质: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依托泊苷等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亚硝胺类物质亚乙胺类的衍生物:乙双吗啉化学因素X射线、γ射线、电离辐射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全身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日本广岛、长崎发生原子弹爆炸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放射因素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1000当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其近亲发生白血病的机率比一般人高4倍。单卵孪生者中如一个患白血病,另一个发生率为1/5~1/4,比双卵孪生者高12倍。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如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在10岁以内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4,Bloom综合征在26岁以内发病率为1/3,Franconi综合征21岁以内发病率为1/12。遗传因素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其他血液病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或药物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