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pdfVIP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第1页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

叶天士治肾十法

叶天士个人简介

叶天士(1666-1745),名叶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

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其代表作品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更是为中国温

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叶天士先生之理法方药,研求有年,切磋琢磨,用之临床,而沉

疴立起。俞先生采集叶氏之医案,筛选整理,成为诸法,后人不明叶

氏之理者,观先生之书,得其津梁,自然得入叶氏殿堂,则先生之功,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第1页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第2页

不亦大哉?

治肾十法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阴肾阳,又称人之元阴、元阳。

强调治肾者,张景岳最为著称,提倡温补学说者继有赵养葵、高鼓峰、

吕用晦等。叶天士远宗长沙,近参诸家,方法大备。

所列治肾十法,一是根据肾之本身生理功能,从补益肾阴、肾阳、

肾精、肾气立法;二是从肾与其他四脏的相关性立法,如肾与肝、肾

与脾、肾与肺之间的关系列出同治之法。三是从祛邪角度立法,素来

有肾无实证之说,然临证并非如此,如肾中贼火宜清、宜降,在滋肾

之中需加清泄之品如丹溪之知柏,叶氏亦所恒用。

上列诸法,皆经笔者久经取用而效验彰著者始经采入,非泛泛者

可比。治肾十法如下。

一、壮肾固精法

【主治】早婚之害,精液未充,遗泄滑漏,或阳痿,口咸等。

【处方】菟丝子60g,蛇床子60g,覆盆子60g,老韭子60g,

五味子60g,沙苑子60g,鳇鱼胶丸。

【体会】药仅七味,皆用子类,《本草纲目》称“诸子皆降”,

可以直达下焦。韭子、蛇床强壮肾阳,覆盆、沙苑固精止泄,菟丝、

五味补肾益精。要知精髓亏损之证,全凭草木之药,未必有力,妙在

用鳇鱼胶丸,取血肉有情之品,不特补其精液,且可止其滑漏。

方从《千金要方》的韭子丸加减而成,凡肾阳衰弱,遗精滑泄,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第2页

医痴叶天士治肾十法,得精髓则可济世救人--第3页

阳痿不举,屡试屡验。此方亦可治疗口咸,因咸为肾味,乃肾阳衰微,

肾水上溢口舌所致。投以此方,多获良效。

二、固摄肾气法

【主治】肾虚,气不摄纳。身动则气促喘息,或晨起喉舌干燥,

大便干结等。

【处方】大熟地24g,山萸肉12g,怀山药12g,补骨脂6g,胡

桃肉30g,白茯苓9g,怀牛膝9g,五味子9g,车前子9g,蜜丸。

【加减】脉沉细,跗肿,足寒者,去萸肉,加附子;脾虚便溏者,

去牛膝,加芡实、莲子;耳鸣者,加磁石。

【体会】此为加减肾气丸之法,减附子、肉桂之辛热,因肾恶燥,

不耐刚烈之药;又减丹皮之辛泄,泽泻之流走,因脏阴宜静宜守,恶

动走辛泄之品。

加补骨脂温而不燥,胡桃肉辛润多脂,温肾阳而滋肾液;入牛膝

领诸药下行,五味子助肾纳气;车前子味甘质润,祛痰行水而不伤正。

是化肾气丸之辛热为辛润之法,乃补肾纳气之良方也。

以动静论病,可知病源。如以喘证为例。外感之喘在肺,则动亦

喘,静亦喘,因外邪壅肺,肺气失宣降之司,故其喘不因动静增减。

唯虚喘之源在肾,静则阴凝,气尚可纳,动则阳化,阴弱失纳,乃遂

吸遂喘,故症见动辄喘促,是下元之虚,肾气不纳之据。

此阴阳二者,原为洽调、吸引之用,在《内经》谓:“阴平阳秘,

文档评论(0)

132****4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