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四川专版).docx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四川专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8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2023春?雅安期末)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_____。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____,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把上面文言文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磨针溪,。

②,逢老媪方磨铁杵。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卒业:

(3)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D.逢/老媪方/磨铁杵

(4)理解文言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5)用自己的话,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果:

2.(2023春?叙州区期末)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①“还卒业”的意思是。

②李白被老媪的意志深深感动了,这个故事也感染了我们。关于这个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B.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C.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我们不能做这样的蠢事。

3.(2023春?青川县期末)小古文阅读

论语(节选)

??曾子①曰:“吾日三②省③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注释】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弟子之一,名参,字子舆,以孝出名。②三:泛指多次。③省:这里读“xǐnɡ”,自我检查,反省。

(1)这则论语写了(谁)的故事,选自。

(2)看图,解释加点字。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谋: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③传不习乎?习: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传不习/乎

4.(2023春?眉山期末)阅读课文《囊萤夜读》,完成小题。

囊萤夜读

??胤(yìnyín)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shèngchéng)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用“√”标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3)文中揭示车胤囊萤夜读原因的句子是:。

(4)我还积累了一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如:、。

(5)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①只有穷苦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②只有刻苦学习的孩子,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③一个好学的人,就应该有车胤那种“囊萤夜读”的精神。

④一个好学的人,就应该像车胤那样“囊萤夜读”。

5.(2023春?新津县期末)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季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是:

②方:

为什么李白读书开始“未成,弃去”后又“还卒业”了呢?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6.(2023春?南江县期末)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分别指什么?(填序号)

①诸儿竞走取之

②人问之

A.王戎不摘取李子这件事

B.李子

C.诸儿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