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晨读手册 (1).docx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晨读手册 (1).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2/NUMPAGES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晨读手册

一、词语积累

(1)成语

博闻强识:博:广博。闻:见闻。识: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伯仲之间:兄弟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

不卑不亢:卑:低下;亢:高。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辨菽麦: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缺乏实际知识。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二法门:指独一无二的门径。

(2)近义词辨析

词语

释义

例句

采用VS采取VS采纳

“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如“采用新工艺”

老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采取”指针对情况而决定采用,如“采取紧急措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

“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如“采纳群众意见”

小明说,只要言之成理,老师就一定会采纳我们的建议

不力VS不利

“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如“办事不力”

由于打击不力,致使制假售假泛滥成灾

“不利”指没有好处,不顺利,如“扭转不利的局面”

门户之见太重,这对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

表明VS标明

“表明”指表示清楚,如“这件事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验表明,蜜蜂是靠眼睛认识路上记号的

“标明”指特意用文字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如“一般药品都应在外包装上标明用途、用量、用法等”

产品要有正式铭牌,铭牌要有用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摒除VS驱除

“摒除”指排除、除去,对象多是思想、感情等,如“摒除杂念”

我们应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驱除”指赶走,除掉,如“驱除蚊蝇”

快乐和感恩是驱除烦恼的力量

二、课内背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文学常识

1.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县(今山东济南)人,生于金国。1161年秋,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两千余人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他率五十余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辛弃疾南来后,受到南宋朝廷中投降派的压制不被重用,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晚年一度起用复职,但最终壮志未酬而病死于铅山,享年六十八岁。

成就: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突破了诗、词、文的界限。他善于以诗、文为词,常用暗喻和比兴手法,使词旨委婉含蓄并具有沉郁顿挫的韵致。他的词,虽然以雄浑豪放为主,但并不缺乏清丽婉约之作。词集有《稼轩长短句》等。

2.咏史怀古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或词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3.用典:用典是中国古代诗词里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段,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从内容方面来看,诗词只有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起到艺术的感染作用,为读者所喜爱。典故常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所反映的丰富内容往往同作家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一致,使作品能够向读者展现广阔、深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另外,诗词用语、立意讲究含蓄,字里行间要蕴藏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经得起反复吟咏。因此,恰当地用典是诗词达到用语含蓄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形式方面看,诗词字数有限,这就必然要求其语言精练而意蕴深沉。恰到好处地用典最能达到这一要求,故用典自然就成为诗词创作者塑造形象、烘托气氛、抒情达意、熔铸意境的常用手段。

四、课外拓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