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2024)历史七下课件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x

人教(2024)历史七下课件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2.了解戚继光抗倭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3.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对东亚政治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4.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史实。学习目标

回顾所学,历史上对外交往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张骞出使西域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一、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苏明阳《郑和下西洋漫谈》根据材料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①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③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②为了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一、郑和下西洋人物扫描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后,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西洋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2.条件材料一: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成为中国历史又一鼎盛皇朝。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航海技术也日渐丰富。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材料四:郑和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①明朝国力雄厚②明成祖大力支持③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郑和出众的个人能力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一、郑和下西洋3.概况时间:路线:年郑和率船队次下西洋;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阅读教材91页,完成下列内容。71405-143330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所带物品:中国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漆器、金属货币等西洋特点:双向交流,友好之旅概况: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贸易。榜葛剌进麒麟图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

航海家时间(年)次数首航人数船数到达范围郑和1405-1433727000多人200多艘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哥伦布1492-150449017艘美洲大陆达伽马1497-149831604艘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一、郑和下西洋4.特点根据下表,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①时间长②次数多③规模大④范围广

一、郑和下西洋5.影响材料一:据《明成祖实录》记载,当时“愿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比比皆是。各国或跟随郑和船队回朝,或派使者朝拜,有些国王还亲自来华访问。渤泥国王麻那惹加纳乃就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和富强。印度尼西亚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

二、戚继光抗倭

二、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倭寇:明朝中期倭患:名词解释:倭寇与倭患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在沿海抢劫作乱材料:大肆毁掠……一望赭[zhě]然(空尽无物),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千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采九德《倭寇事略》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原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结果:倭患严重

二、戚继

文档评论(0)

中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