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
《古人谈读书》
年级
五年级
学校
小学
设计者
彤
教材简析
《古人谈读书》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取了春秋经典著作《论语》和宋代大学者朱熹关于读书、学习的言论,阐述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朱熹对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紧密契合了本单元“读书明智”这一人文主题,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一点
人文主题:读书明智
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四线
语言线:说出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带来的启示。
思维线:总结提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审美线:体验读书的乐趣
文化传承线: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目标(分课时写)
第一课时目标:
1.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课文有关读书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能分条说说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课文有关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六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明目标
1.学生齐读诗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养人文
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学生练习。
交流反馈。
(1)读准字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以求之者也。
(2)读好反问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②思考:“心到”和“心不到”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举例说一说。
——示例:我阅读《西游记》时,只要“心到”,就能静下心来思考,不仅能了解故事内容,还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眼前仿佛出现了人物和画面,收获很大。有时“心不到”,就如走马观花,没有收获。
(三)寻点搭支架
1.默读《古人谈读书》,圈画出有关读书方法或给你带来启发的关键词。
(1)交流分享。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课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如下图。
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3)总结:阅读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表格、气泡等形式。(PPT出示梳理信息的图表形式,认识常用图表形式)
2.交流启发。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把获得的启发分条说清楚。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
——预设:读书要用心,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获。
(四)迁移练语言
1.同桌互助学习,相互说一说得到了哪些有关读书的启示。
2.积累摘抄。
学生选择从课文或丛书当中选择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做摘录。书写要端正、整洁、美观,要标注出处。
(五)拓展提思维
1.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自主阅读丛书五上7《一缕书香》中的《古人谈读书》。
2.练习用图表梳理《古人谈读书》中的读书方法,把握内容要点。
[设计意图]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不是停留在这一节课上,而是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去欣赏、去探索、去感悟。
板书设计
结合读书体会
结合读书体会
结合读书体会
古人谈读书
借助注释图表梳理
把握要点联系上下文
获得启发结合读书体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