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二、病原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锈菌种类条锈叶锈杆锈形态大小球形或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夏淡黄色。桔红色。红褐色。形成最适温度20-25℃10-15℃孢发芽温度温度范围1-29℃温度范围2-32℃温度范围3-31℃最适9-13℃最适15-20℃最适18-22℃子潜育温度最适13-16℃最适18-22℃最适20-25℃潜育期10-12D6-7D8-10D锈菌种类条锈叶锈杆锈01冬形态大小梭形或棒形顶椭圆棍棒形顶端椭圆或长棒顶02孢端壁厚3-5微米壁厚3-5微米端壁厚5-11微米03子发芽适温10-15℃5-9℃20℃04三种锈菌形态、生态要求二、病原三、侵染循环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远程气流传播所需条件是:①菌源基地产生大量的孢子:②有适当上升气流,水平风力和降雨等一系列天气形势的配合,以满足夏孢子上升,平移和下降的动力条件;③孢子降落地区有感病麦田。当孢子量与风力很大时,强大气流可将大量孢子携带到1500---4000米高空。越冬:越夏条锈菌夏孢子传播平原麦区,导致秋苗感染,以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越冬最冷月份温度不低于-6——-7℃。02越夏:条锈菌喜凉怕热,在平原麦区夏季高温高湿,不能越夏,主要在甘肃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和四川东北部等自生麦苗及晚熟冬麦和春麦上越夏,这些地区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度不超过20℃。01条锈病三、侵染循环越冬后菌丝产生孢子,形成发病中心,再扩展到全田。01条锈菌在我省不能越夏,秋苗上也基本不发病,春季发病的菌源可能来自北方平原麦区或西南冬麦区。02条锈病三、侵染循环01小麦叶锈病侵染循环02高山自生苗或晚熟冬春麦上越夏03侵染平源冬麦苗04叶组织中以菌丝越冬05多次再侵染造成春季病害流行06气流远距离传播三、侵染循环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般在华北平原和南方山区的自生苗上越夏,在冬麦上越冬,与条锈病相比只是越夏的场所不同。我省叶锈菌来源与条锈相同,也可能不来自东南沿海及南方温暖地区。叶锈病三、侵染循环其夏孢子在闽、粤东南沿海和云南南部越冬,其越冬温度在10℃以上,越冬夏孢子随气流逐渐向北推移,经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到达东北、西北、内蒙古春麦区,在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晚熟春小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为主,另外在山东胶东、江苏淮北自生苗上也可越夏。01我省杆锈菌菌源可能来自广东、云南等地。02杆锈病三、侵染循环小麦杆锈病侵染循环01广东、福建、云南南部越冬02长江流域华北冬麦03东北、西北、内蒙春麦04西北、西南晚熟春麦及自生苗越夏05随气流逐渐北移06三、侵染循环四、发生流行条件品种抗病性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十分明显,一类为垂直抗性,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因小种而异可达到免疫和高抗,另一类为一般抗性,表现为发病数量少,流行速度慢(慢锈)和流行延迟(迟锈),与品种组织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关。四、发生流行条件品种抗病性目前利用多为垂直抗性,具有这类抗性品种往往由于生理小种改变而导致病害流行。如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三次品种抗性丧失就是由于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发生了改变,损失惨重。小麦锈菌为专性寄生菌,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小种,迄今全世界已鉴定的生理小种杆锈已超过325个,条锈菌接近100个,01我国在条锈菌方面鉴定条中1号、玉29号等29个小种,杆锈菌鉴定主要为杆21、21C2、21C3、34等。02我国条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