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材料二:
田表圣奏议叙
苏轼
故谏议大夫、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
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谊之言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
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
分地,文帝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谊A虽B不C遇D而E其F所G言H略I已J施K行L不M幸N早O世P功Q烈R不S著T于U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照,即照见自己;自贤即以为自己贤明,“贤”是“以为贤明”的意思。
B.遗直,即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作者在文中赞美了田公直言敢谏。
C.大治,指治理得好。“治”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的“治”含义不同。
D.是,指这、这样。“是”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概写太宗和颜悦色“求谏”,再引用他自己的话写他为什么要“求谏”,是一则以“记言”为主的短章。
B.材料二开篇,苏轼就称赞田公为“古之遗直”,也由衷称颂“二宗”虚怀若谷,能接纳田公直言不讳的进谏。
C.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对内不用严厉的刑法,对外也不兴兵动武,所以,贾谊为此忧虑,向文帝进谏。
D.苏轼认为有必要将田公的奏议集刊行于世,让它广泛流传,期望能遇到与田公见解相合之人,让奏议得以发挥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4分)
(2)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4分)
14.唐太宗与苏轼都论说了臣子进谏的必要性,两人阐释的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同异。(3分)
10.【答案】DLP(每处1分)
【解析】原文标点为: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
11.【答案】D(3分)
【解析】含义不同,《归去来兮辞》中“觉今是而昨非”中的“是”指“对、正确”。
12.【答案】C(3分)
【解析】“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说明当时是“治世”,并不是贾谊忧患的直接原因,作者举贾谊之例证明君子处治世遇明主仍有忧危意识。
13.【答案】(1)太宗容颜威严庄重,入朝见他的各种官员,都失去了他们(平日的)举止姿态。(百僚进见者,定语后置句;1分。举措:举止姿态;1分。句意流畅,2分)
(2)他直言不讳,大概连(即使)与他地位相当或以下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不能忍受,更何况是对于君主呢?(敌:地位相当;1分。堪:忍受、承受;1分。句意流畅,2分)
14.【答案】(1)同:两人都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借用古事谈到君主需要臣子进谏。(1分)
(2)异:唐太宗以隋亡为例,论说臣子不进谏导致君臣亡国破家;(1分)苏轼以贾谊谏文帝为例,证明进谏成就了汉代的安定和君臣的美名。(1分)
材料一译文:
唐太宗容颜威严庄重,入朝见他的各种官员,都失去了他们(平日的)举止姿态。太宗知道情况后,每当见到有人奏事时,总是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能够听到直言规劝,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君主假如以为自己圣明,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难道能办得到吗?于是君主失掉他的国,臣下也不能独自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酷暴虐,臣下都把嘴闭起来不讲话,最后终于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渔家傲与赵康靖公》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韩魏公以元勋旧德——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鹤林玉露——韩公当国时》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申鉴中论治学》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书记要我找你》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幸福之路无聊与兴奋》含答案.docx
-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
-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答案.docx
- 小区5G基站设计.docx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docx
- 小学语文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