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共4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pptx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件(共4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一战前: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一战后:

(1)社会主义国家:

①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

③1922年,苏联成立。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1928),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④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

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

①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新生政权,苏俄陷入内战;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②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③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普遍劳动义务制。

积极:粉碎武装进攻,巩固了政权;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

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

以私营,引入外国资本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

③实质:在无产阶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④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⑤影响:得到工农的支持,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

①背景: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经济规律,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

②内容:

含义: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标志:1936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告社会主义

基本建成,也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

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特点: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指令性计

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斯大林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

原因:1、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方面:

·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巨大国际声誉;·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2)消极方面:

·①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万和企业的枳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缓慢;

(3)在农业集体化中米用强制丰段,挫伤农民生产枳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

长期停滞不前;

·④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很大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一战后:

(2)资本主义国家:

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②原因:经济有所发展,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

③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市场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④应对: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二战

1.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2)调整工业生产:①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盲目竞争;

②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3)调整农业生产:减耕减产,国家收购和补贴;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保障法》、公共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