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1
课外古诗词诵读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热爱。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理解诗歌中蕴
含的情感,领会诗歌主旨。(重点)
[审美创造]鉴赏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感悟诗歌语言和意境之美。(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秦淮》和《贾生》。
2.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泊秦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举手抢答。
(1)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2)这个朝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后人合称他们为什么?
(3)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4)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这条河是在哪个省?在古代它是个怎样的地方?
(5)《玉树后庭花》是一首怎样的诗?
(题目依次出示)
预设(1)唐朝。
(2)李白和杜甫,后人把他们合称为“李杜”或“大李杜”。
(3)“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4)江苏省。秦淮河穿南京城而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鳞次栉比,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5)此诗为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他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师: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情形下听到此曲,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与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典故导入,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夜晚在秦淮河岸停船,靠近一家酒馆。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在秦淮河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
(1)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三、四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学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
[预设]
(1)一、二句写了“烟”“水”“月”“沙”“酒家”等景物,勾画出秦淮河两岸迷蒙的景象,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2)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上诗人是谴责卖唱的女子不知亡国之恨,实际上是斥责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以读促知,引导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并逐层细化来完成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目标。
三、品读诗歌,揣摩情感
师:同学们,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联系《泊秦淮》,探讨这两首诗在主题上的相同之处。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学生齐读《题临安邸》,自由揣摩诗意。
(2)教师解读诗意。
[预设]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朝廷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3)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后作答。
[预设]
两首诗都是借古讽今。《题临安邸》倾吐了郁结在诗人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泊秦淮》中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的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师小结:《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设计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任务二 搜集与整理》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活 板》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蛟龙”探海》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语言要简明》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外国诗二首》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紫藤萝瀑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