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环境与发展
考点2015~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合计全国卷地方卷全国卷地方卷全国卷地方卷全国卷地方卷全国卷地方卷全国卷地方卷全国卷5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0355.可持续发展1456.中国国家发展战略04
命题分析(1)考频:①全国卷近十年考查频率较低。②地方卷中浙江考查频率较高,其他地区考查频率较低。(2)考向:结合统计图、关联图,以某环境问题、生产生活实例为情境,考查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措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等。侧重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考查。备考建议本部分的复习备考需加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内容的整合,关注必修与选修内容的结合点,积极探索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衔接教学的有效途径,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等方式重塑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考生视野,这样既可避免环境保护内容的重复,又可减轻考生的负担,从而提高备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深化考生对环境保护知识体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国家发展战略为新课标新增内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首先要求必须站在一定高度上形成框架结构,构建思维导图,能高屋建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对于具体案例中的自然、人文地理相关知识和原理也要理解和把握好。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十年全国卷】1.(2019·浙江,17~18,4分,难度★★)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据此完成第(1)~(2)题。(1)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A.土地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2)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产业集聚 B.降低运输成本C.提高规模效益 D.促进产业协作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及农药包装物组成的,这些物质的分布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第(2)题,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的成本高。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2.(2015·上海,8~9,6分,难度★★)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A)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D)A.9月到11月 B.12月到次年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解析第(1)题,根据赤潮定义“海水富营养化”及发生条件“20~30℃”可以判断北方地区因温度偏低不易发生;乡村地区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也不易引起赤潮,故该题选A项。第(2)题,根据赤潮发生的最适宜温度范围“20~30℃”,应为我国沿海平均气温最高的夏季,故选D项。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3.(2018·浙江,29,15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图1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下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图2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4分)(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4分)(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3分)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解析第(1)题,黄河中上游的泥沙治理、植被恢复工作,导致下游河流含沙量降低,堆积作用减弱;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流水堆积作用减弱;黄河中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泥沙在库区淤积,导致下游流量及泥沙淤积减少;另外人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