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云南省丽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丽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丽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属于地质时期火山颈的残留物。分析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魔鬼塔”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白云岩 B.花岗岩、玄武岩

C.石灰岩、大理岩 D.花岗岩、砾岩

2.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D.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答案】1.B2.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魔鬼塔”火山颈的残留物,推知其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主要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花岗岩和玄武岩是常见的岩浆岩,B正确;石灰岩和白云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砾岩是沉积岩,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魔鬼塔大约形成于5000万年前,当时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沉积了诸如砂岩、石灰岩、页岩和石膏等沉积岩层。同时,来自地壳深处的压力迫使岩浆侵入沉积岩,随后岩浆便开始冷却结晶,形成岩浆岩。魔鬼塔岩浆侵入所形成的火成岩比周围的沉积岩要硬得多。经过数百万年,当海底隆起形成坚硬的陆地,侵蚀作用就开始蚕食沉积岩,留下巨块火成岩。即使是坚硬的火成岩,也难免受到侵蚀。于是,水就渗进柱体之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收缩,迫使一些柱体从岩石主体上崩落下来。碎裂的柱体散布于塔基周围,形成岩屑斜坡。随着风化作用的继续进行,魔鬼塔迟早要彻底坍塌,但也可能再维持几百万年而不倒。所以,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常流性河道频率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常流性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下图示意沿广东湛江—黑龙江漠河一线年降水量、常流性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

A.江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4.图中a~b段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降水最多 B.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

C.地处山区,地表破碎 D.地处平原,地势低平

【答案】3.C4.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可知,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河流较少的地区,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河流稀少,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多,为我国的湿润地区,河网密布,A、B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河网密度较大,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常年性河道频率最高值出现的区域在湛江往漠河方向距离湛江大约1300千米处,应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易排水不畅导致河网密集,河道频率最高;a-b段对应的年降水量不是最多,A错误;若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地表径流少,会导致常流性河道频率较低,B错误;地处山区,地表破碎,不会导致河道频率高,C错误;a-b段对应的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易排水不畅,导致河网密集,D正确。故选D。

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当地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分别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产生显著影响。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据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降水 B.温度

C.坡度 D.植被

6.造成该省海拔3000~4000米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人类活动可能是()

①水电开发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砍伐森林④开设工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86-2010年,气候变暖对该省海拔5000m以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植被增多,有机碳来源增加 B.温度升高,有机碳分解加快

C.冰川退缩,有机碳侵蚀减弱 D.降水增加;有机碳侵蚀增强

【答案】5.D6.B7.A

【解析】

【5题详解】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植被,D正确;山地上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