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人谈读书(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岂、矣”2个生字;会写“诵、谓”等3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重难点】
1.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难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读书呢?在这之前我们有学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些是《论语》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告诉我们学习要保持勤勉谦虚的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古人谈读书》的第二则文言文,品味感悟宋朝朱熹的读书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说到朱熹,有谁了解吗?(作者简介)
2.请同学们按节奏划分,大声、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译课文第一句。
(生字教学:诵、谓)
4.你是如何理解读书“三到”的?完成表格
读书“三到”
理解
心到
眼到
口到
(生齐读课文)
5.这“三到”之中,你认为那一个最重要呢?
明确:“心到”最重要。
(古今异义:急)
6.这“三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你找到课本中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的不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的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7.既然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我可不可以调换一下“心到、眼到、口到”的位置呢?
明确: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专心地读书、学习,因此“心到”要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8.朱熹认为,读书的“三到”中心到最重要,为什么呢?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明确: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翻译句子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体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有心思集中了,专心一意,眼睛就会看的仔细,自然就会读的正确,所以读书需要用心,只有专心一意,才能学有所成。
三、联系读书体会,说启发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读书,读好多书。那么请你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你学完这则文言文之后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
1.朱熹说读书有“三到”,我们的鲁迅先生也有见解,他有读书“五到”。分别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2.与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相联系。
五、总结
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无一不是饱学之士。这两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古人关于读书的看法。这不仅是古人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我们以后读书应坚持的原则。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二)
心到(最重要)
读书“三到”眼到
口到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