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VIP

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学习抒情

◎文化自信:增强情感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促进心灵成长。(重点)

◎语言运用:学会把握抒情的度,能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并领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难点)

◎审美创造: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并抒发生活中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会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会豪情万丈。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呢?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抒情!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名篇指路,认识抒情。

◎了解抒情概念

抒情指作者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一种写作笔法。

◎认识抒情类别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即为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情感的名篇,也有很多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名篇。请判断下列片段的抒情方式,并体会它们有哪些不同特点?

片段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片段三: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光未然《黄河颂》

片段四: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莫怀戚《散步》

片段一是间接抒情;片段二是直接抒情;片段三是直接抒情;片段四是间接抒情

特点:直接抒情效果强烈鲜明,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小结:两种抒情方式各具特色,根据抒情的需要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探究活动二:学习技法,品析抒情。

◎品读课文《土地的誓言》中的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这段话中的人称发生了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便于直接抒情;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炽热、直接。

小结: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直陈肺腑(内心独白)、变换人称(她/他—你)、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等)等。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读者去感受、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那么常见的间接抒情的形式有哪些呢?

(1)借事抒情。

借事抒情是指寓情于事,叙述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

例如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片段: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补充:借事抒情不能停留在客观的交代与陈述中,而应处处表露出作者的情感,将“情”隐含在“叙”中。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例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的片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补充:借景抒情的关键,在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要有深刻、独到的感受,情与景要互相协调。

(3)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是借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咏物,委婉

文档评论(0)

琳萱备课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课件、教案、试卷等各类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