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温里药概述定义温里药是具有温暖人体内部、驱散寒邪的中药。主要功效温补脾胃,驱寒散寒,回阳救逆。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寒证,如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中药温里药的特点温热性质具有温热的药性,能温暖人体内部。补益脾胃多数温里药可以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凝血瘀状态。温里药的适用症脾胃虚寒腹痛喜暖,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肾阳虚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虚水泛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畏寒怕冷。寒凝血瘀肢体疼痛,经期腹痛,舌质紫暗。温里药的分类1补气温阳类如人参、黄芪等2温中祛寒类如干姜、肉桂等3回阳救逆类如附子、肉桂等4温化水饮类如干姜、附子等气阳不足内寒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畏寒怕冷。舌脉特征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推荐药物人参、黄芪、干姜等补气温阳药。脾胃虚寒型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喜温喜按。舌象舌质淡,苔白滑。脉象脉沉细。治疗温中健脾,祛寒止痛。肾阳虚衰型1主要症状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2次要症状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水肿。3舌脉特征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4治疗原则温补肾阳,固精缩尿。兼有水饮停留型1症状识别除寒证外,还有水肿、痰饮等表现。2舌脉特征舌体胖大,苔白滑,脉沉细滑。3治疗方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水。4常用药物附子、干姜、白术等。常见温里药人参补气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健脾健脾益胃,生津止渴。安神安神益智,补肺定喘。黄芪补气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固表固表止汗,对自汗、盗汗有效。生津生津液,润燥。干姜温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止呕温胃止呕,对寒性呕吐有效。温肺温肺化饮,用于寒痰咳嗽。白术1健脾健脾益气,燥湿利水。2止汗益气固表,止汗。3安胎健脾安胎,适用于妊娠呕吐。附子回阳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散寒除湿,消肿止痛。温经温经通脉,祛风除湿。温里药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温暖脾胃,驱散寒邪。补气扶阳补益元气,扶助阳气。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滞。化饮利水温化水饮,促进利尿。温里药的禁忌与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易加重阴虚症状。实热证忌用可加重热证。孕妇慎用部分温里药可能影响胎儿。高血压患者慎用可能影响血压。温里药的煎服方法1清洗药材去除杂质,确保干净。2浸泡视药材硬度,浸泡30分钟至2小时。3煎煮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0-30分钟。4过滤服用滤出药液,分2-3次温服。温里药配伍禁忌药物禁配原因人参萝卜降低人参功效黄芪白鲜皮相互抵消附子贝母增加毒性温里药的煎服注意事项1剂量控制严格按医嘱用量,不可随意增减。2煎煮时间温里药多需久煎,以充分发挥药效。3服用时间一般饭后服用,特殊情况遵医嘱。4温度控制温服为宜,不宜过热或过凉。温里药的应用实例胃寒腹痛干姜、肉桂等温中散寒。腰膝冷痛附子、肉桂等温补肾阳。小儿脾胃虚寒人参、白术等健脾温中。胃寒腹痛案例症状腹痛喜按,畏寒喜温,舌淡苔白。处方干姜10g,肉桂6g,吴茱萸6g,高良姜10g。效果服药3剂后腹痛明显缓解,腹部温暖感增加。腰膝冷痛案例1初诊腰膝冷痛,畏寒怕冷,小便清长。2诊断肾阳虚衰。3处方附子10g,肉桂6g,杜仲15g,狗脊15g。4疗效服药5剂后,腰膝温暖,疼痛减轻。小儿脾胃虚寒案例症状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面色萎黄。诊断脾胃虚寒。处方人参3g,白术10g,干姜3g,甘草3g。疗效服药3天后食欲明显改善,大便成形。气阳虚衰案例初诊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气短乏力。处方人参15g,黄芪30g,干姜10g,桂枝10g。复诊服药7剂后,面色转红,四肢温暖,精神好转。水湿停留案例症状全身浮肿,小便不利,畏寒怕冷。处方附子10g,干姜10g,白术15g,茯苓20g。效果服药5剂后浮肿消退,小便通畅。温里药经验总结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温里药。剂量控制温里药性热,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配伍得当合理搭配其他类药物,增强疗效。动态调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温里药的应用要点1辨证论治准确判断寒证类型2药物选择根据具体症状选药3剂量把控遵医嘱,注意个体差异4配伍组方合理搭配,增效减毒5动态调整随症状变化调整方案结语温里药是中医治疗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