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课外古诗词诵读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品读中华优秀古诗词,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重点)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竹里馆》和《春夜洛城闻笛》。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竹里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从王维的诗歌独具特色的角度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识作者。(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介绍部分)

2.知背景。(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背景链接”栏目)

教师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

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内容及主旨。

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配古筝乐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教师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三”拍。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空灵、淡泊、宁静、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3)学生齐声朗读后,教师指名朗读。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做铺垫。

四、品读揣摩诗歌情志

1.读出意境画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在这些景物衬托下,人做了哪些事?这景与人之间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齐读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教师指导明确)

[预设]

(1)作者写了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人在这独特的美景下独坐,弹琴,长啸。作者所写的景物虽平淡无奇,但它的妙处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幽静的月夜竹林的意境。以人在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诗歌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2)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又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悠闲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意境的形成,在于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的一致。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读懂诗歌意境,初步形成阅读诗歌的模式,为后面理解诗人情感、诗歌主旨做铺垫。

2.读出情感主旨。

师: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诗人的性情,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志趣。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结合诗歌下面的解读,理解归纳,教师指导明确)

[预设]

此诗写隐居者的闲适生活与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诗歌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优美高雅的境界。

教师小结:全诗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山林幽居的情趣,是对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色的绝佳表述。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指导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进行概括,进一步形成对诗歌的总体认识。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充分理解和认识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诗人李白二十多岁时就离开四川老家在外游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一个春夜,不知何人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感惜别的《折杨柳》曲调,勾起了李白无尽的乡思。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感受一下诗中的浓浓乡思。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以抒情的话语勾勒诗中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为学生感受、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二、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配笛子乐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