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docx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知识清单.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背景

本文是贞观十一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英勇,生活俭朴,颇有作为。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数年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在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的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唯独他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幡然悔悟,从谏改过。

2、文章思路、论证方法

第一段:

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比喻论证、排比论证,正面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点。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反面论证、排比论证,正反对比,突显主旨。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

——扣住君主的作为,再度从反面论证指出人君如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则如“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并照应第二句。

第二段:

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

②先总结历史: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然后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取天下时,“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守天下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接着引出警告: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一段从现象到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

第三段:

“十思”大致说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活方面:劝皇帝知足节俭,不要劳民伤财。

待人方面:劝皇帝加强修养,不要骄傲自满

处事方面: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沉迷懈怠

用人方面:劝皇帝亲贤远佞,不要受到蒙蔽

执法方面:劝皇帝赏罚有度,不徇私情

除十思外,还要:弘九德、选拔任用人才、听从善言

【思路】

提出问题: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分析问题: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总结历史教训)

解决问题: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提出具体做法)

3、写作特点分析

论证方法:

(1)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表明观点。

语言特点:

①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引出中心论题,达到生动、直观的效果;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②巧用虚词,语言活泼。本文在句式上已突破了骈体文“骈四俪六”的局限,大胆在句首或句尾加上虚词,如“虽、终、斯、岂、诚能、何必、而况、乎、也、哉”等,或转折,或推论,或感叹,或假设,或设疑,或反诘,使语句更加活泼、通俗、浅显,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③整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本文大量运用对偶句、排比句的同时,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等,这些散句的插入,使得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第15课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自幼饱读诸子百家之书,21岁进士及第,历任多处地方官,后拜相,力主革新,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变法,积极推行新法。后遭保守派猛烈攻击,辞官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其散文雄健奇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他作的有些诗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写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