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红尘中有许多令人感慨万千的场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描绘了春夜雨后的宁静与海棠的生机勃勃,而“人比黄花瘦”则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另一句,表达了词人因思念而憔悴的情感。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诗,描绘了春雨的及时与细腻,使得满园春色得以尽情绽放。其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的浓烈与不可阻挡。

(3)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通过原上草的生命历程,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坚韧。而“一树梨花压海棠”则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句子,以梨花之盛,象征了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1.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2)__________,春色满园关不住;(3)__________,一树梨花压海棠。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这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李清照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因思念而憔悴的女子形象。据史料记载,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而她的这首词正是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在这句话中,“莫道不销魂”表达了词人不愿掩饰内心的悲伤,而“人比黄花瘦”则通过黄花这一意象,比喻了词人因思念而消瘦的容颜。黄花,又称菊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李清照以此自喻,既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2)“__________,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同样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了春天盎然的生机和美丽的景致。据《宋史》记载,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历经北宋、南宋两朝,她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在这句话中,“春色满园关不住”用“春色”比喻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满园”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广阔与美好。据《中国气象学会》数据,中国春季平均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生长,这一景象在李清照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3)“__________,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以梨花和海棠两种花卉,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繁盛。据《中国花卉协会》统计,梨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坚强,海棠则寓意着美丽和优雅。在这句话中,“一树梨花压海棠”形象地表现了梨花的繁茂与海棠的娇艳,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此外,梨花和海棠的生长习性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土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清照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三、2.请解释下列词语:(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1)“__________”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__________”这一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指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一概念源于儒家思想,强调个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然。据《论语》记载,孔子曾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的“乐”即是指内心的愉悦与满足。在《道德经》中,老子也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即是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而遵循“道”则能够达到内心的宁静。

以唐代诗人王维为例,他的诗作中多次出现“__________”的表达,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据统计,王维的诗作中涉及“__________”意境的篇章超过30篇,可见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

(2)“__________”

“__________”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达到了极致,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一概念与“极致”、“巅峰”等词语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圆满。以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例,这幅画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山水画的最高境界。画中溪水潺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据《中国美术史》记载,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在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山水画之祖”。这幅画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范宽对“__________”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表现。据统计,这幅画在国内外展览中吸引了数百万观众,成为古代艺术品的代表之一。

(3)“__________”

“__________”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强调个体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提升。这一概念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以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为

文档评论(0)

130****36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