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 古诗三首 精华版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描写的意境。

课前解析

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的,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有《韩君平集》。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他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暴行。

教学目标

1.会写“御、侯”等9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重点)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重点)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写“御、侯、栖、鸦”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还记得学过哪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吗?(出示课件3)

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古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明诗意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两首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借助注释及自己的理解完成学习卡。(出示课件4)

古诗

《寒食》

《十五夜望月》

景物

想象到

的画面

节日习俗

2.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5)

3.学写生字:御、侯、栖、鸦。(出示课件6)

4.明诗意。(出示课件7—10)

教师总结:

《寒食》的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十五夜望月》的诗意:庭院地面银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5.朗读古诗,读出理解,读出情感。(出示课件11)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出示课件12)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①再读古诗,根据诗中景物,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②同桌交流想象的画面,然后在诗句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2.学习古诗《寒食》。

(1)想象画面,体会诗情。(出示课件13、14)

教师提问: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简单概括吗?

预设1:前两句描写了长安春景图。

预设2:后两句描写了夜晚传烛图。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5)

教师引导: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3.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

(1)想象画面,体会诗情。(出示课件16、17)

教师提出要求:朗读古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1:前两句写景。诗人看到了清冷的月光,听到了鹊鸦的声音,感受到了丝丝的寒意,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教师小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预设2:后两句抒情。“人尽望”写出了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最后一句用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2)思考:“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出示课件18、19)

预设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

文档评论(0)

钟爱书屋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为中小学学生教育成长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课堂帮助学生教师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学习及授课,提高趣味性,鼓励孩子自主进行学习,资料齐全,内容丰富。

认证主体韵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40JF6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