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鱼我所欲也》.pptx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鱼我所欲也》.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入

同学们,陈毅的《梅岭三章》里有诗句说取义成仁今日事”,其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到《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去寻求解答。

9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阅读目标

1诵读:熟读并背诵课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2词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三

3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4结构、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5语言特色: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风格和纵横驰骋、

气势恢宏的语言特色。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坚守“本心”,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目标

立德树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又有所发展。他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主张。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

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说服力。本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起源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家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代表作

《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等

同期重要学派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多音字,注意读音。

所恶(wù)有所不辟(bì)

→注意读音。→字形、字音易错。

一箪(dān)食蹴(cù)尔

→注意写法。

乡(xiàng)为身死

读音易错,注意声调。

一豆羹(gēng)得我与(yú)

文言知识速查

重点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比)万钟于我何力J口焉(词,对于)

1.为

2.而

3.于

词多义

二者不可得兼(动词,获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舍生而取义者也(名词,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获得生命)

4.得

5.生

1.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今义:豆子)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代词,这种做法/停止;

今义:判断动词/已经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3.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应为“乡为(义)身死而不受(之)”,“为”受”后面省略宾语

]

1.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2.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问题一:你还记得八年级学过的《〈孟子〉三章》吗?回顾一

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

示例:记得。如下表所示:

篇名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

教材预习问题

篇名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富贵不能淫》

记叙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语言含蓄、幽默,富有气势;善用排比、反问等,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生于

忧患,

死于安乐》

主要讲了造就人才和治

理国家的问题,阐述了

磨难的重要性,论证了

“生于忧患而死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