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强化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强化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12月联考强化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陶寺遗址具有从燕山北侧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在陶寺显贵的大型墓葬中,有来自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随葬品,陶寺领导者着意彰显自己在四方中的核心地位。据此推知,该学者认为陶寺领导者()

A.拥有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B.着力推动文明的远距离交流

C.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D.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在陶寺显贵的大型墓葬中,有来自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随葬品,陶寺领导者着意彰显自己在四方中的核心地位”可知,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来自不同地域的随葬品,而且陶寺领导者着意彰显自己在四方中的核心地位,说明陶寺领导者拥有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陶寺领导者拥有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没有体现着力推动文明的远距离交流,排除B项;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夏朝,排除C项;秦朝建立后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A项。

2.《秦律》规定:“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罪”。还规定:百姓向官府借债到期不能归还的,如同缴不出赎罪金一样,必须到官府服劳役抵偿,每服役一天折合八钱;吃官家饭而服役的,每天折合六钱。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国家税收 B.完善法律体系

C.遏制借贷行为 D.适应时代发展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在秦朝“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罪”,而且“百姓向官府借债到期不能归还的”“必须到官府服劳役抵偿”,无论是公款私用还是百姓借债不还,都有严格的法律后果,这些举措有助于遏制了借贷行为,C项正确;该规定主要是关于借贷和债务的处理,并未直接体现提高税收的目的,排除A项;仅凭题干的法律条文,无法完善秦朝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适应时代发展”是该法规的作用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面是唐代王建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树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将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蕃乐。

A.是封建经济向边疆传播的反映 B.体现了唐朝与边疆民族相互认同

C.说明唐朝诗歌对边疆影响广泛 D.折射出唐朝与边疆民族关系和谐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描绘了蕃人和中原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蕃人学习中原的农业技术和生活方式,而中原地区也有学习蕃乐的现象,这体现了唐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B项正确;诗中虽然提到了蕃人学习种植禾黍和养蚕缲茧,但材料更多体现的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而不是单向的封建经济向边疆的传播,排除A项;诗中并未强调唐朝诗歌对边疆的影响,而是展现了蕃人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C项;诗歌反映了唐朝与边疆民族的文化交流,不能反映出唐朝与边疆民族关系是否和谐,民族关系和谐和战争状态都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4.宋初逐步建立了常平仓、义仓、丰储仓等救荒仓廪,此外还有惠民仓、广惠仓、丰储仓等仓廪,但“诸处官司借用常平等习以为常”。王安石变法期间,大力推行青苗法,“移常平、广惠仓钱斛而为青苗”。这一改变()

A.反映原有救荒保障不够 B.说明救荒仓廪制度遭败坏

C.强化原有救荒仓廪制度 D.反映王安石变法扰乱百姓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王安石变法期间,大力推行青苗法,将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王安石先是把常平广惠仓现有储备粮食按照市场的价格折算成现钱,在夏季和秋季农作物快要成熟的时候,按照以前粮食的最低价,将农户所要求贷的粮食折价成现款贷给当时的农民,这说明救荒仓廪制度遭败坏,B项正确;青苗法利用政府借贷钱物给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富国”的初衷,增加了财政收入,新政策的推行并非意味着原有救荒保障不够,排除A项;推行青苗法,将常平、广惠仓的钱谷挪作青苗钱,并非强化原有救荒仓廪制度,排除C项;青苗法说的是春夏两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