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1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年1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5年1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试题

1.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800年)出土有成套的龟甲。龟甲内放有石子,部分龟甲上有刻画符号,具有占卜功能。同时,龟甲被用作响器,在某些仪式活动中为舞蹈伴奏。这反映了(???)

A.灵龟崇拜现象的盛行 B.原始文字的初步形成

C.天人沟通观念的萌芽 D.早期先民的创新智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人认为龟具有很高的灵性,能够预知未来的吉凶,贾湖遗址的龟甲有占卜功能、(在某些仪式活动中为舞蹈)伴奏功能,反映了贾湖遗址的先人们希望祈求神灵庇佑,祈求年岁丰穰,出现了天人沟通观念的萌芽,C项正确;“灵龟崇拜现象的盛行”不合题意,与材料仅提及“成套的龟甲”“部分龟甲上有刻画符号”相悖,排除A项;原始文字包括岩画(岩洞、山崖和其他处所含有表意作用的石壁素描)和文字画(它使图画开始走向原始文字),与材料贾湖遗址“部分龟甲上有刻画符号”相悖,排除B项;“早期先民的‘创新’智慧”不合题意,与材料仅提及贾湖遗址出土成套的龟甲及其功能相悖,排除D项。故选C项。

2.汉代,人们将土木建筑中使用的土坯称为“土墼(jī)”。张骞通西域后,西亚、中亚的土坯制作技术传入内地,中原工匠把借鉴该技术制作出的大土坯称为“胡墼”。在中国北方,许多地方的方言至今仍将这种土坯叫作“胡墼”。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凝聚性 B.包容性 C.多样性 D.连续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原工匠把借鉴该技术制作出的大土坯称为‘胡墼’。在中国北方,许多地方的方言至今仍将这种土坯叫作‘胡墼’。”可知,西亚、中亚的土坯制作技术传入内地后,中原工匠把借鉴该技术制作出的大土坯称为“胡墼”,至今这种名称仍然存在。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域外文化的吸收借鉴,这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体现,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主体不一致,这两个文化特质通常指的是在中华民族范围内,而题干说的西亚、中亚的土坯制作技术,属于外来文化,故排除A、D;C项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或一个国家,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着重强调文化的不同特质,故C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3.据表可知,北魏意在(???)

出处

相关内容

《魏书·律历志》

音律由黄帝创设,三代“共行”;汉、魏、晋予以革新与校改;北魏“太和中,诏中书监高闾修正音律”。

《魏书官氏志》

太和中,“高祖诏群察议定百官,著于令……降车、骠将军,侍中,黄门秩,依魏晋旧事”。

A.弥合南北文化差异 B.承继中原王朝正统

C.革新传统修史体例 D.加速民族交融进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修正音律、议定百官制度,这些制度都沿袭自中原政权,北魏通过这种方式表明其政权是中原王朝的延续,所以材料体现了北魏意在承继中原王朝正统,B项正确;北魏学习中原政权的音律、官制,有利于减少南北文化的差异,也有利于加速民族交融,AD项属于北魏这些活动的影响,并非目的,排除AD项;材料涉及的是史书中对北魏修正音律、议定百官制度的记载,没有涉及北魏修史的体例,不能得知北魏是否革新传统修史体例,排除C项。故选B项。

4.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有一份盖有唐代官印的交河郡物价表,记载了米面行、铛釜行、帛练行等各种行铺所售商品,商品按品质分为上、次、下三等,依等标价。《唐六典·两京诸市署》记载:“京都诸市令,草百族交易之事……以三贾均市。(原注: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这两条史料互证,可知唐代吐鲁番(???)

A.行铺林立商品多样

B.推行了羁縻府州管理体制

C.商品价格同于内地

D.实施中央制定的市场制度

【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两则史料,第一则说的是唐政府对边疆地区吐鲁番(交河郡)物价的规定,第二则说的是唐政府对京都市场交易、物价的规定。由两则史料互证可推知:唐朝时期,中央制定的市场制度既适用于京都诸市,也适用于遥远的边疆吐鲁番地区,D项正确;第一则史料反映了行铺林立,商品多样,但第二则史料只强调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没有涉及商品的多样,排除A项;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一种制度,材料强调的是对市场交易的管理,没有涉及羁縻府州制度,排除B项;两则史料分别涉及政府对交河郡和京都商业的管理,但没有涉及两地具体的物价情况,不能得知吐鲁番商品价格同于内地,排除C项。故选D项。

5.元代兴起一批市镇。例如,直沽口设有接纳运河与海运物资的漕运机构与粮仓,延祐三年(1316)改为海津镇。刘家港本为草莽之地,成为海运的主要起运港口后,很快就发展为“番汉杂处,闽广混居”的繁荣市镇。这类市镇兴起主要是因为(???)

A.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B.运河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