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自审下的“变”与“不变”
——前后《赤壁赋》叙述人称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杨贤江中学俞峰
摘要:苏轼前后《赤壁赋》在叙述人称使用上有明显差异,前赋多用“苏子”,后赋以“予”为主,这背后反映了苏轼迥异的思想内蕴。前《赤壁赋》借“苏子”展开叙述,充满文人的智慧;后《赤壁赋》全文以七个“予”字展现苏轼直面现实困境的勇气。苏轼在前后《赤壁赋》中以不同人称,从不同视角进行自我审视,共同彰显其人格自觉。
关键词:苏子;智慧;予;自觉;我
对苏轼前后《赤壁赋》的比较研究,是学界的一个话题。乌台诗案后,苏轼罹遭大难,被贬黜黄州,陷入巨大的精神困境。他曾多次出游赤壁,排遣内心苦闷,写下著名的“二赋一词”;其中,前后《赤壁赋》在内容选择、技巧运用、情感表达、心境传递上均有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同为“赋”,在叙述人称上,前《赤壁赋》多用“苏子”,后《赤壁赋》则以“予”为主。人称变化之间是否有苏轼创作上的深层考量?又折射出苏轼思想何种变化?本文将围绕前后《赤壁赋》中叙述人称的差异,对二赋内蕴做一些分析和比较,希冀能对文章的解读和对苏轼思想的认识做一些补充。
一、“苏子”:文人的智慧
苏子是苏轼的自称。“子”,一般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早在前秦时期,就已流行以“子”相称,如周代卿大夫多称“某子”,如赵简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也多称“某子”,如孔子、韩非子。再往后,称他人为“某子”,几乎都是表示对有一定社会地位与学识的人的尊重。将“某子”用于自称,则是少见的,但在苏轼诗文中,以“苏子”自称几乎成了一种惯常现象。如——
①《颜乐亭诗(并叙)》:“苏子曰: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者观之,其大者容有伪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1]
②《虔州八境图八首》:“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从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2]
③《日喻》: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3]
④《寓居合江楼》: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凯。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4]
⑤《韩干马十四匹》: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5]
仅以上述内容为例,便有发挥议论的“苏子”,如①②③;有充当叙述内容的“苏子”,如④⑤。当然,也有借“苏子”的在场,融叙事、说理、抒情为一体的作品,如前《赤壁赋》《雪堂记》。在这些诗文中,当“苏子”发表议论时,闪耀着“智者”的思想光芒;当“苏子”以叙事对象出场时,显现出优雅的姿态。这与前《赤壁赋》中“苏子”的形象特质是一致的。
且看前《赤壁赋》中“苏子”的举动,选择“既望”之日,泛舟赤壁,赏水月美景;饮酒,颂诗,都是文人雅趣;“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收获精神极致享受。可以说,初游赤壁以文人的浪漫开始。接下来经历了因生命短暂、渺小所带来的“客”的情绪低谷(同时隐含苏轼仕途之悲),而“苏子”以“变与不变”的哲学智慧说服“客”,疏导“客”的悲情,最终“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再次以文人的浪漫、潇洒收场。前《赤壁赋》思想的高峰即在“苏子”所阐发的哲理。总之,文中“苏子”的形象是浪漫的、旷达的、充满智慧的。
英国小说理论家卢伯克曾指出:“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观察点问题,也就是在其中叙述者相对于故事所站的位置的关系问题所制约。”[6]观察点,就是“视角”。其实,不仅仅是小说,任何叙事作品都可以进行写作观察点的分析。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苏子”这一称谓,便能以一种全知视角,来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其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核。以这种眼光再去分析文中第一段对赤壁水月的描写,迷离梦幻的意境,便似苏轼刻意描摹,而非纯粹的客观场景;伴随着主客问答而来的“悲与喜”的起伏也充满了文人的设计。其实,这也正遵循了“赋”这一文体创作的一般传统。汉赋中但凡采用主客对答方式谋篇布局的文本,主与客的身份往往都带有虚构性,如枚乘《七发》,主为楚太子,客为吴客,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主为乌有先生,客为子虚;于是人物的对话内容、情感表现也蒙上一层虚拟色彩。简言之,前《赤壁赋》是苏轼借“苏子”之酒杯,抒个人内心之块垒。这一技巧的选择不也正展现着文人的智慧,苏轼的智慧吗?
二、“予”:勇者的庄严
同为“赋”体,几个月后的后《赤壁赋》无论是写作内容还是情绪表达与前赋大相径庭。与前赋借助“苏子”的视角书写不同,后赋中除了在文章结尾中有二处“我”的自称,全文用了七个“予”,“苏子”不见踪影。相较于“余”“吾”,在古汉语中,“‘予’所表达的语气更为自我和庄严”,“直到宋代,‘予’的自称还是保持了较强的自我性和严肃性。”[7]如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圣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尽是如此。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的描写与这一自称代词的内涵是一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体育教学:上江小学+《障碍跑练习方法2》反思稿+涂成森.doc
- 小学体育教学:器械体操课堂.doc
-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丰富“勤练”的方式.doc
- 小学体育教学:能力分层促“勤练”.doc
- 小学体育教学:难度分层促“常赛”.doc
- 小学体育教学:陆埠二小承办宁波市跳绳运动研讨会.doc
- 小学体育教学:篮球基本技巧.doc
-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开始前教学评价.doc
-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开始前的教学评价.doc
- 小学体育教学:课后评价:兼顾巩固与拓展,凸显延伸性.doc
- 2024特岗教师聘用及教师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服务合同3篇.docx
- 2024物业合同补充协议范本:车位租赁管理细则3篇.docx
- 2024甲乙双方关于建筑工程土方挖掘与运输服务的合同.docx
- 2024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环保技术研发合同.docx
- 2024物业服务合同样板:特色民宿管理与服务细则3篇.docx
- 2024物业管理顾问合同:含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细则3篇.docx
- 2024物业服务公司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法律依据与操作指南3篇.docx
- 2024甲乙双方关于新一代移动应用开发的委托合同.docx
- 2024甲乙双方关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应用的合伙协议.docx
- 2024甲乙双方视频制作与版权转让协议.docx
文档评论(0)